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日本战国走一遭>11朴实之下实刁滑

和信长这场短暂的交锋,结果如何暂时看不出来,但是甲斐的年贡要征收了!

不光是甲斐,整个山内领都要征收年贡,只不过甲斐最是紧要而已。只要能顺顺利利的收取几轮年贡和杂税,那山内氏在甲斐的统治就立了起来。

所以纵使甲斐今年饱经战乱,山内家也没有宣布免除年贡,而是将年贡减半征收。

要让甲斐人清楚,改朝换代了,别看还有一个武田胜信,但是甲斐已经姓山内了。连武田家干了二十几代的甲斐守护职也换人了,现在的甲斐守护是下马太郎。

信长的事稍后再论,小平太离开府中城,亲自往甲斐而去。

小西原左卫门的甲斐府中城并没有完全修好,只有一个草草恢复的水堀以及土塀,甚至防火的贝灰浆还没有刷上去。城内的箭橹和望楼也不足,御馆也只修了一半。

这样的城池防御力很是值得怀疑,比之之前的踯躅崎馆都差上许多。而号称“人即城、人即垣”的武田信玄的踯躅崎馆,本来就是作为甲斐的国府而非一座军事城堡存在的。

如果冬雪落下,山道阻绝,甲斐发生什么烂事,山内想救都来不及救,只能瞪着眼看着。

“怎么甲府的修缮整备进度这么慢,差上这么许多?”

“乡下的情况不靖,撒出去不少人,城内的人手不太足。”到了征收年贡的当口上,小西原左卫门也头大,材料到是穴山梅雪提供了不少,木板石料都有,就是人手不足。

甲斐本来就是火药罐子,这时候也不敢大规模的征发民力,只能让征召的足轻半兵半工的干着。其他的则是雇佣愿意出力的百姓,工人的数量始终不足。

尤其是夯土这种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才可以,如果糊弄事儿,下几场雨那土塀就能垮了。如今能把御馆本城外的一圈土塀结结实实的夯筑好,也算不容易。

“实在不行,在城外树栅栏,树上三重五重的,也不求什么深堀,配一条半间深的浅壕即可。”

“这倒是可以,等年贡征上来我就办!”

“还有一桩事,以前拖欠的年贡咱们可以豁免,但是今年的已经减半,不许任何一个田主和小名拖欠,务必锱铢必较,分毫征明。”

“就一点,武田氏(实际上就是穴山氏)所领的年贡似乎还是六公四民。与家中不符。”向西南望了望,那边是甲斐下山城的方向。

“只要不生乱即可,如果生乱,在可控的情况下倒不妨让他闹大一些,伤一伤他的筋骨。”

“希望一切顺利吧,甲斐不能生事!”

两个人边走边谈,绕着御馆外的土塀看了一圈。小平太时不时捶两下墙壁,确认整条土塀夯的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用灰浆好好的粉刷一遍,不仅能防火还能防暴雨侵蚀。甲斐明明被富士群山阻隔,但是战国历史上居然几次遭到台风侵害,甚至还出现过龙卷风这种极端恶劣气候,也是没谁了。

甲斐的人民除开勇猛善战之外,他本质上还是农民,战国农民的市侩、狡猾、精明,全都和其他地方的农民没有任何差别。

由于以前武田信玄在世时,在甲斐实行的是大小切分别征税制度,不是纯粹的征收大米,而是以土地实际出产什么就征收什么来进行年贡的完纳。

而收税收习惯了的武田家臣们,几个月前都被小平太下令一刀砍了,可是苦了改派过来的山内同心众。

本来有的人交荞麦,有的人交大豆,有的人交小麦,这就够烦了。偏偏山内家检地时,都是直接按目测能产大米多少来计算的。

比如某块地,实际上地产大豆一石。当时检地的同心估算的则是可产大米一石二斗,于是就写成亩产作物价值三百钱,在可以生产信浓味噌的山内,大豆一石比米一石还贵一点点。

然后按照山内家五公五民的政策,年贡是永乐钱一百五十钱(减半就是七十五钱),但人家扛过来的不是捡地时估算的大米,而是大豆!

好了,扯皮吧,到底是按照信浓的物价折算大豆,还是按照甲斐的物价折算。

而且由于山内氏一般是允许领民钱米各半缴纳年贡,而武田氏则是允许全部实物缴纳。山内氏猝不及防之下居然没有足够的仓储,来收纳这些实物年贡。

甲府城下那真的是比菜市场还闹!

山内家锱铢必较,甲斐的农民也一样锱铢必较!

人家可以为了山内家使用的升斗与甲斐武田氏原本使用的略有不同,而在城下大吵一个小时。

真的惹了山内武士不高兴,就往地上一跪,梗着脖子。

你砍吧!周围都是甲斐的有产农民,或者说是那支曾经名震东国的甲斐足轻众。你砍了他一个,一个小时以后保准上千甲斐足轻武装起来收尸。

妥协!再度妥协!

一切以完成表面上的年贡征收为目标!

民风彪悍,士民习狠斗勇,各个都是身经百战。交年贡时又是这样的刁滑,算计的精明程度比洛阳的行商人还要厉害。

武田信玄能降服这帮人也是真的厉害!

不过吵归吵,闹归闹,城下林列着的山内旗本常备一千众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上了弦的长弓,擦的亮堂堂的枪管,无一不在宣示着山内氏武力的强大。

而儿子被裹挟去府中城做人质的穴山梅雪也知道这是个获得山内家信任的机会,主动跑来帮助山内家征收当年的年贡,并安抚甲斐各地的地头和军役众,


状态提示:11朴实之下实刁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