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时代,调味品是缺乏的,食物更是缺乏的。食物想要多滋多味更是一种奢望。
自然形成的糖,除了蜂蜜之外极少,人工的糖也不是三瓜两枣就能买的。盐虽然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一两黄金可以买三石半多,但是毕竟人均收入低,大家吃的也不甚咸。至于辣,辣椒传入没多久,山葵倒是老早就有,不过很可惜,属于产量极为稀少的专卖品,后来甚至成为德川幕府的专营物产。至于酸的话应当没有什么人去追求这个味道吧,虽然酸的东西不少。
可想而知需要用大豆和盐发酵制作的酱油自然属于珍贵的东西,不过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和农业规模的增加,大豆的产量日益增加,君不见味增汤也走进寻常百姓家了,所以酱油也不再那么稀有。
而作为整个近畿最庞大的町镇(京都在商业规模上是比不过的,但是城镇规模则不好说),辐射整个近畿、阴阳、四国的庞大交易网,町自身又有庞大的人口,酱油的市场也就非常庞大。
通过那无数条牵动日本商业命脉的贸易路线,这些近畿所产的酱油装上木桶被车拉着被牛马驮着被船载着,去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远国,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从某些层面上来看,平六被派去卖酱油也算是被器重受培养。如果派你去卖海带卖昆布,或者卖日用杂货,那基本也就剩下循资按历,然后混日子熬一个手代光荣退休的命了。只有被派去一个好的销售商品分部,才有大放异彩或者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这两年平六一直在店里和酱油打交道,并逐步学习有关酱油的一切,和经营销售的整个流程。
几年见习生涯下来他虽然不接触酱油的进出账目,但是经年累月的泡在酱油堆里,使得他对酱油的数量颇有感觉。
他大概的感受到酱油的销售量与实际出货量有出入,一开始他并没有声张什么,就是掐着点盘算进货量与实际出货量之间有多少差距,然后他仔细留心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一般零售酱油,在酱油中略微掺水是很正常的事。一来酱油原浆很浓,本来就要兑水,多兑一点少兑一点全凭良心,二来嘛无商不奸,只要味道还在,就不怕没人买。这个平六没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现在首饰店里卖的三九纯金都不是纯的,还能强求古代酱油是原浆啊。身为一个使用人,如果就这点破事,他自己卖酱油他也会这么做的。约定俗成的习惯罢了。
但是由于本身和左近的有钱人多,很多人是整桶甚至好几桶购买的,这些人往往不会细究一桶酱油少了三斤两斤的。
而店内就有人合伙将八桶完满的酱油,分装为十桶酱油,每桶只略微少一些,然后掺点水,几乎从未有人发现。
而这一贪污行为明显是瞒着店里的大老板做的,具平六观察,副番头甚至大番头都有可能参与。这个牵扯就很大了,是一个窝案啊。
平六到也不是正义感爆棚,去揭发这件事。他是希望以此为进身之阶,获得大老板的赏识,以至于升上手代,进而分管门店。
当然和狗血剧的情节一样,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举报了,但是他一个人,又没有实际证据,不像现在可以拍照录音。反而遭到其他所有人的一致诬告,说他在送货时做过这种事。
然后他果然被诬陷而赶出店来,本来就依附着天王寺屋才能生存的他很快就饥寒交迫衣食无着。他不死心想来讲道理,结果么自然是被那些怀恨在心的人一顿暴揍扔在暗巷里。
然后因为被打了,又急又饿,最终昏死在路边,无人问津。
如果小平太不管他,这人大概最后会流浪成乞丐或者就饿死街头了。毕竟他不过是一个十七岁的见习,既没有存身之处,也没有金银之积。
而他一个名义上是因为贪污被天王寺屋赶出来的伙计,在整个町没有任何一个店家会敢于再任用他,大概不出半个月这人就可能死在这个战国乱世中。
听他说完,小平太是就准备就此别过的,什么人都要救怎么救的过来。自己又不是开善堂的,小田原那会儿看着两三万无辜老百姓被驱赶着去填壕沟都硬看过来了,如今一个无家可归却萍水相逢的人当然不会救到底。
自己能管平六他一顿饱饭就算是大恩大德了,了不得给他三贯钱五贯钱的打法他自己去做个小生意。
当年小一郎走的时候小平太是给了他二十贯文的,一来是和小一郎相交莫逆,二来说好的雇他临时打几天工的,三来是为了给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结一段善缘。事实也证明,小平太当初给的二十贯文非常值,如今可是结识了以后的太合以及大和大纳言。
至于平六,只有浅浅的交流,虽然能在天王寺屋那种大商店里出头,应该有几分才能。可是具体水平如何小平太又不知道,难道和俗套小说里装比一下,考你个鸡兔同笼或者水池放水问题?
这不开玩笑嘛!
虽然小平太知道以后的时代潮流是内政名手们吃香的时代,可是有的是草莽里被埋没的未来大佬等着小平太去捡。不至于在这里为了一个商店见习就起了招贤纳士的心思吧,增田长盛,楠木长谙之类的都已经出生了,过几年就能去忽悠来了,根本不着急。实在不行,三河国不是还有一个本多正信嘛,近的很。
于是小平太准备开口告辞,午饭也吃完了,酒也喝完了。拍拍屁股起身。吩咐阿吉和辰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