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资宋>第十三章 读书种子

不要说沈大将听的如痴如醉,就连在边上侍立的郑庆也是听的津津有味。这可是一个历任过州县的文官在给他们讲,如何同州县官打交道的窍门。搁在往日,有哪个文官会跟武臣说这些,这不是砸了自己的饭碗吗?

不过就在沈大将听的眉飞色舞的时候,洪遵突然就转移了话题道:“算了,有些事情还得你自己经历过才会了解怎么去处理,我就不扰人心志了。至于军中事务,你一会找郑都虞候了解下就可以了。

现在咱们谈完了正事,不如就闲聊两句。这两日里我同三郎谈的甚是爽利,因此不免想要问一问沈太尉,今后对自家可有什么打算么?”

沈大将听了这个问题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从开拓台湾到组建保安社,这一步步走下来,完全是出于三郎之谋划,事实上他不过是把三郎说的东西执行下去而已。在五年前,要是有人问他是不是想要获得朝廷的招安,成为自领一军的统领,他恐怕想都不敢这么想。

然而今日,他所不敢想象的东西都变成了现实后,他反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了。他起先的第一反应是,应该先问一问三郎有什么打算,但是想到之前郑庆对他说的话,他又把这个念头给压了下去。

是啊,哪怕三郎再怎么聪明伶俐,那也是自己的崽。以前大家朝不保夕,自然没有什么大小尊卑的念头,谁的主张能够带着大家活下去,自然就该听谁的话。

但是如今保安社已经被朝廷招安,成为一只有编制的官军,保安社此刻在东南沿海几乎没有了敌人,又有台湾这么一块地盘可以经营,怎么看大家都能好好过日子了。而他现在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员了,怎么还可以事事让三郎来做主呢?

三郎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过跳脱,总是对着社中那些年轻人鼓吹要收复中原的胡话,这种事难道不应该是官家才应该去考虑的吗?好不容易打下了现在的局面,又有着基隆的金矿源源不绝的提供财富,沈大将自然是想要趁着自己还有精力的时候,也享受一下当官的乐趣的,恐怕社内那些头领们也是这么想的。

嗯,所以他想要过些安稳日子,的确也该自己拿一拿主张了。至于年轻人的事,只要他们不动摇了保安社的根基,他也懒得去管。

心中寻思了半天后,沈大将终于怔怔的开口说道:“我等祖上乃是来自鄂州的厢军,当初为了平灭福建路的匪乱才迁移到的福州,后来又被帅臣发配至澎湖守秋,因为无人前来替换,不得已而改为军屯于澎湖。

后来先是方腊之乱,使得福建路官人们忘却了我等。再之后又是靖康之难,官家南渡,陆上兵荒马乱的,还不及小岛上住的安稳,于是便完全断了同朝廷的联系。

如今仔细想来,这福建本不是我等之家乡,而鄂州乡里是否还有亲族也是两说,我等还真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了。

既然现在得到了朝廷的招安,我想也当回去鄂州乡里瞧一瞧,祖先庐墓若在,自当修缮一二。若是不在了…”

沈大将有些走神的住口了一会,方才黯然说道:“那就只有把台湾当成咱们这些人的家园,从此只求个安稳过日子了。”

沈大将虽然说的甚没有志气,但听到洪遵耳中,却是大为认同的。这才是他所熟悉的大宋百姓么,以天下为己任那是士大夫们的志向,而安心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不被官府和盗贼打搅,才是小民们最大的理想。

这些天来,他同沈家三郎多番交谈,最不适应的就是对方这种指点江山的语气和格局,一点都不像个出身于盗贼的少年,就连他日常所见的世家子弟,也少有人能比沈三郎对于天下大势如此见解深刻的。

有时候洪遵都觉得出现了错觉,他不是同一名少年在聊天,而是在和友人、同舍探讨天下大事。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沈三郎当成了可以平等谈话的士人了。对方的谈吐和对方的出身,反差之大都差点让他开始怀疑,士大夫是不是真的有资格垄断对于国家政事的讨论,而不用倾听底层小民们的意见了。

也许一千个小民中都未必能出一个沈家三郎似的人物,但是以大宋治下千万户人口,恐怕也能挑出数万有见识的小民来了,这就已经相当于整个士大夫们的人数了,何况其中还有大半多是滥竽充数之辈。

这些人若是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来,恐怕大宋的舆论就要改革一新,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了吧。洪遵分神的想着这些无稽的念头,不过他很快就把思维来回到了现在,心中暗暗吐槽,自己是被沈家三郎的话语给迷惑了么。

收拾了心情之后,洪遵正色对着沈大将说道:“沈统领这话说的深得我心,这人么,哪怕在外漂泊一生,最终还是应当落叶归根的。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不忘本者,仁矣。沈统领有着这份心思,沈家日后何愁不能兴旺。不过我今日还是有一言相劝,不知沈统领愿听否?”

沈大将赶紧起身叉手行礼道:“还请洪官人言,小…末将必铭记于心。”

洪遵向他摆手说道:“统领不必如此隆重,且坐下听我说。我要说的也不是什么大道理,只是这些天看了附近的村寨一时有感,觉得统领你治理海外荒岛有如此成就,也可算是个善人了,因此有些话就觉得不吐不快了。

统领现在虽然接受了招安,日后也算是成为了朝廷的一员,但想要让沈家兴旺下去,光凭你这一辈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读书种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