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巨星农夫>第十四章 《最好的我们》

何老师接过剧本之后便认真看了起来:每个人的心里大概都藏着一个念念不忘的人。手机端 //一个偶然被提及的名字,让摄影师耿耿内心掀起万千波澜,触动了回忆的开关,那个撩人心动的少年余淮再度闯进她的思绪。

那是记忆里最好的时光,“学渣”耿耿和“学霸”余淮成了同桌,还结识了简单、贝塔、徐延亮、韩叙。校园里充盈着专属少男少女们的懵懂、青涩、怦然心动和勇敢,耿耿余淮拥有了他们的约定。

高考后,当耿耿满怀期待憧憬约定兑现之时,余淮却忽然消失不见了。七年后两人重逢,余淮当年未说出口的那句话、他不辞而别的秘密,耿耿能否得到解答。

这段耿耿于怀的过往,让两人再度面临情感的抉择。

没错,卜朽递给何老师的剧本正是《最好的我们》的电影版。

这部电影于前世2019年6月6日在内地上映,改编自八月长安同名小说,讲述了耿耿和余淮这两个因名字而结缘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期间共同成长,经历分别又重逢的故事。

前世,这部电影的口碑以及在豆瓣的评分都不算高,但这是一部卜朽非常喜欢的青春电影,他觉得口碑不好的原因有三,且三点跟电影本身都没太大关系。

一,时代背景,到了2019年,青春片内地已经拍烂了,哪怕如高中校园里少男少女一样,感情止于校园时期的朦胧与懵懂,并没有狗血的情节和过度亲昵举动,但放在那个时代,也会习以为常,没有新意。

二,网剧版《最好的我们》是爆款,豆瓣评分8.9,成为青春题材成功的典型案例。

其实,青春题材ip影版改编不如剧版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匆匆那年》、《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口碑与评价也都不尽人意。

按理说来,同样的故事内容,电影规格要高于电视剧,但为何两种媒体转换起来会如此困难?

首先,电视剧与电影在时长上就拉开了距离,电视剧一集至少40分钟,并且一般不会少于20集,自然有很长时间去给故事情节做铺垫。而一部电影时长通常不会超过120分钟,这就意味着电影只能用到电视剧3集的体量,就得将整个故事讲完。

因此在改编的过程中,许多原有故事情节会被酌情删减掉,只会保留主线路的故事情节。而青春期懵懂无知的少男少女的爱情本身就需要时间、事件去做铺垫,整体节奏把控稍不注意,就很容易狗血。

比如剧版《最好的我们》,学霸余淮和学渣耿耿,两人的故事是从最开始的互看不顺眼,经过军训、分座位、考试等一系列事件后慢慢日久生情的。

而电影版因为时长问题,需要加快节奏,把两人的相遇直接改成了一见钟情,这就导致耿耿余淮感情来得太快,让后面的情深显得没那么有说服力。

并且剧版《最好的我们》之所以成为爆款,与它对校园生活描述的“真实感”分不开,也正是这种“真实感”让观众产生了共鸣。比如天天抓人写检查的教导主任;整天说着学习大于天的老师;篮球场上洋溢的青春;教室里叽叽喳喳讨论八卦的声音等等,这些触手可及的亲切让观众仿佛跟着剧中人物回到了高中那个奋力拼搏的年代。

而电影为了把更多时间放在主线人物的情感上,把这些具有共鸣的地方删掉了很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不是有高口碑的爆款剧版珠玉在前,电影版也不会口碑这么低。

不是电影真的很烂,只是没达到观众的预期。

三,选角。谭松蕴和刘浩然的耿耿余淮非常符合原著,原著里描述余淮的片段是这样写的——“乍一看不是很帅的那种,眼睛小小的,但仔细看,尖尖的虎牙看起来还是一副很可爱的模样”。显然,刘浩然就是这样。

所以,网友都说“刘浩然之后再无余淮”、“青春欠我们一个余淮”。

再说网友戏称的“低配版吴一凡”陈飞宇相较于刘浩然,面相太过立体且锋芒,尤其是在笑时,莫名的有些邪魅。片中整蛊耿耿的很多段落以及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交锋,都将其傲慢嚣张、不可一世的劲儿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卜朽觉得余淮应该是一个开朗随和的学霸,外表应该大大咧咧,性格要阳光,虽然有些许骄傲,或者说傲娇,但待人一定是热心的。

刘浩然就演的很自然,而陈飞宇的余淮就是个狂拽酷炫吊炸天的社会气“小爷”!

并不是说,刘浩然就比陈飞宇的演技好到哪去,只是长相气质以及人物设定造成的偏差。

如果没有这三个问题,卜朽相信电影版《最好的我们》就算比不上《那些年》,最起码不会比《致青春》差!

现在,他拿出来给何老师,这三个问题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而且,卜朽还吸取了剧版《最好的我们》中的一些看似普通却是精华的“日常”填充到电影里,来削弱戏剧xìng_ài情部分。

并且为了避免这部电影“只属于耿耿余淮的故事”,自杀式的对其他重要的人物关系删删减减,甚至做出颠覆性的改变。

比如贝塔,当二流子贝塔出现的那一刹那,卜朽简直想骂街。

贝塔确实是女汉子,但她不是小混混好吗?

头上梳个哪吒头,编着五颜六色的小辫子,还带着街边五毛钱的彩色小卡子,手上带着更low的手环,嘴里嚼着的口香糖感觉下一秒就会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最好的我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