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武大郎的逆袭>第二百六十一章 又出名将!

当吴用的奏章送到了宋徽宗的手中以后,宋徽宗看完直接就笑了,这还改什么啊。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以宋徽宗赵喆的文化修养竟然看不出来哪里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宋徽宗赵喆就收起来了他以前对梁山势力的轻视之心。毕竟能写出这样好文章的人才在梁山之上。

在以前,赵喆一直以为,梁山势力再怎么闹腾,也就不过是一群鲁莽的匪徒而已。

即使那些cao莽们能够攻城掠地,打的朝廷毫无还手之力,但是那也只是一时的。

毕竟治理这个天下,还是要凭借文人们的。那些梁山莽汉即使占领了大部分地盘。

那又如何,他们又不懂得治理,暂时让他们嚣张一段时间,让他们占领的地方闹得天怒人怨。

等他们失去了自己领地的民心以后,就是朝廷大军反攻的最好时机了。因此,当时在国内四大寇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

赵喆是一点都不着急的。他坚信自己是真命天子,自己是受到了天命眷顾之人。

即使这些贼寇闹得再凶,那也是自己的时机未到而已,要是自己的时机到了,自然会有自己胜利的契机。

果不其然,没有过多长时间,自己就结识了在民间素有声望的武财神并且娶了他的妹妹李师师。

当武财神受封国师以后,更是频频出手,先收服了让朝廷最为头疼的梁山势力。

紧跟着就先后平定了河北田虎,淮西王庆以及江南方腊的反叛势力。刚开始赵喆还以为这一切都是武明的布局。

其实这一切还真的是武明在布局,不过这次推出来了吴用,就彻底的让赵喆把目标放到了吴用的身上。

要不是赵喆看人极准,他看出来了武明对于大宋江山并没有野心的话,恐怕他早就会安排人给武明暗中下毒了。

也幸亏赵喆没有做出来这样的蠢事,不然以武明那百毒不侵的体质,再发现了赵喆做出对自己下毒以后的事情。

他肯定会和赵喆翻脸,双方就此友尽的。想到这里的赵喆暗自在心中一叹:幸亏自己的大兄武财神及时出手了。

若是自己继续保持着错误的观点,认为梁山势力不过是一群贼寇而已的话,那么隐藏在这群贼寇中的这个吴用。

就会给自己带来极其大的麻烦,毕竟叛匪不可怕,就怕叛匪有文化。当这群叛匪有了文人智士的出谋划策之后。

朝廷就会多很多麻烦的,不过想起来这个吴用,好像名字有点耳熟。貌似自己以前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名字。

仔细的回想了半天,赵喆才想起来了吴用就是曾经差点高中状元,却因为蔡京的谗言而被自己炒了鱿鱼。

怪只怪自己当初识人不明啊,现在这个吴用摆明了就是武财神一系的心腹,自己再爱才也不敢从他那里抢人。

后悔不已的赵喆直接让人把吴用写的奏章送到了大学士殿,他要让那群大学士难堪。

你们不是成天吹嘘自己多么的有文化吗,吹嘘自己写的文章多么的好,多么的花团锦簇吗。

那么你们就给我看看这篇文章,看看一个没有功名的乡野小民是如何完败你们的。

自古文人相轻,我就要治治你们的这臭毛病,我让你们打压新人,我看你们还有脸继续打压新人没有。

大学士殿的大学士们看到了吴用的奏章以后,一个一个的灰溜溜的跑到了赵喆那里请罪。

能混到大学士这一地步的哪一个又会是笨人呢,当赵喆把文章传过去之后,他们还不明白赵喆的用意的话。

那么他们也就不用混了,就这样,开科举的事情就毫无阻拦的确定了下来。

科举一事就在全大宋国境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这次开科举可不是往年的只有文考了。

由于多了武考一项,各地的武人们都快疯狂了,多少年了,他们这些练武之人终于有了出头之ri了。

在过去,大宋朝全国风气都是重文轻武,这种风气是从上而下的,在朝廷上就是再厉害的武将。

见到了文官也要自动的低上一等,文官们在武将面前是一个个的耀武扬威,而武将却是一个个的忍气吞声。

这样也就导致了很多武将都是弃武从文,即使自己已经学不动了,也强迫着自己的后辈改弦易辙。

试想,朝廷上都是这样的风气了,那么上行下效,在民间那些练武的人还会被人高看一眼吗。

要不是边关连年不平,时不时的总有辽国,金国或者西夏侵犯边关的话,恐怕全大宋就没有武人的立锥之地了。

如今朝廷终于重视到了武人,破天荒的开了武科举。这让那些平时走路都躲着文人的武人们一个个扬眉吐气。

你们文人不是很牛瓣吗,现在我们武人也不赖了,你们再牛瓣一个给我们武人看看。

小样,现在我们武人也有人撑腰了,你们再欺负我们一个试试,看我们不打的你们爹妈都认不出来你们。

我们这一身的武艺就白学了。这些都是闲话暂且不提了。

这次开科举不管是文科举还是武科举都是一样的流程:

先从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文武秀才;

然后是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称文武举人;

下一步就是国家级考试了,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文武贡士;

最后则是经皇上亲自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一章 又出名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