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承包大明>第三百八十章 顺我者富,逆我者穷
就很足。

他也开始准备大展身手,有权力才能够干些什么,要大家都不鸟他,那他什么也干不了。

大名府是从上至下,都受益良多。

根据利益守恒定律,有人得利,自然就会有人受伤。

彰德府、开封府就真的是造孽。

税收锐减。

原因就是韭菜们都跑了。

他们今天才发现,原来这韭菜还长着两只脚。

尤其是开封府,因为开封府是藩王大府,有七八个大亲王在这里,几乎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很多土地都是划给藩王的,但不是说给他们人,那样的话,藩王就可以造反,根据制度而来,朝廷只是这些土地的一部分税收交给藩王,这些土地拥有者就很苦,不但要被官员剥削,还要孝敬那些藩王。

很多百姓就选择不要这土地了,他们去卫辉府干活,十成都是自己的,在这里种田,自家得地,大半所得都是人家的。

他们一走,这良田可就荒了。

官府就彻底晕菜了,这税收不上来,还得养这么多藩王。

这时候,那些大地主就跑去跟那些官员商量,这地是没人种了,不如让我们来种,我们每年孝敬你们一点。

官员们想了想,是皇帝将卫辉府承包给郭淡的,才导致今日这情况,如今害到自家人头上,那可真是活该,关我们屁事,老子累的跟条狗似得,还不讨好,反正也就是这么回事,可不能苦了自己,就把钱一收,然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开封府大量的土地被大地主或者特权人士给兼并了。

因为如今走私粮食去卫辉府很赚钱,哪怕是专门种菜都能赚很多很多,他们就算雇人种地也划算,这走私都还不用交税。

而当地知府可就气疯了,这可是关系他们的政绩,而且当初嚷嚷得最凶的,也是这群地主,结果他们反倒跟卫辉府勾结上。

他们现在倒是想跟卫辉府和谈,因为他们看到大名府过得很是滋润,但这都是因为他们封路,既然围堵不住,不如开放得了,但是当地的读书人又不答应,咱们不能屈服,坚决抵制。

可他们也就嚷嚷,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就很尴尬,不管是开封府,还是彰德府可都是骑虎难下。

当他们为这税收在盘算的时候,人家卫辉府的税单都已经送到京城去了,卫辉府年前就把税都收上来了,他们只是负责点数,至于是多是少,他们可不管。

而且如今的卫辉府根本就没有空管这些事,整个卫辉府都没有一处过年节的,因为太多资本进入卫辉府,也有太多人进入卫辉府,大家都忙的要命,忘记过年这场事。

从年末到年初,那作坊是如春笋一般长出来,而且清一色得砖瓦构造。

由于耕地转换税太高,这导致以前繁荣的地方变得非常冷清,只要你看到是大面积的耕地,那基本上就只能看到雇农在那里劳作。

而以前的荒芜之地,贫瘠之地,是热闹非凡,大量工匠在那里修建作坊,那些地就太便宜了,很多县都是直接送,你们砸钱过来就行。

陈平的建筑团队直接就干起了开发商,他们现在不是等着与人合作,而是直接拿地,然后建造作坊,建好再卖,这都是因为地价太便宜,又不怕卖不出去。

当然,他们也做过调查,知道建什么作坊,容易卖出去。

不仅如此,卫辉府教育行业也开始崛起,这多半都是因为那些江西商人的到来,也不知为什么,这江西商人比其它地方的商人更加重视教育,他们来到这里之后,给予那些寺庙很多的捐助,同时也悄悄跟那些和尚说,有好苗子就都往我这里送。

其他商人也不傻,现在大家都缺识数认字的人才,因为卫辉府经济跟哪里都不一样,完全就是一个生产基地,这必须要跟外面取得联系,那么这就需要往外面派人,而且一定要是识数认字的,大富商也开始跟寺庙达成协议。

那些方丈一看,真是阿弥陀佛,这都能挣钱,而且这钱就是赚的,跟郭淡没有半毛钱关系,郭淡也是捐助者之一,那可得好好干,如果他们培养的人才越好,这捐助就越多,他们就开始对外招收人才来教书,他们现在还怕自己交不好,压力骤增,而且他们为了吸引人才,都只招俗家弟子。

也就是说,你来这里当和尚,你都不用剃度,可以吃肉喝酒,可以娶妻生子。

很多穷书生就都上寺庙教书去了,他们在那里教书,自己也能够读书,关键还能够挣钱。

这教育行业就开始膨胀。

反正只要有资本进入,什么都快。

而这一切得一切,通过一本本账目,将会慢慢的在京城体现出来。

乾清宫。

万历揉揉眼,然后盯着手中的账本瞧了瞧,又揉了揉眼,又瞧了瞧,不断地重复着这个动作。

过得好半响,万历才缓缓放下账本,然后向面前站着的郭淡问道:“二十万两?”

郭淡点点头道:“回禀陛下,是的,这是扣除卫辉府支出之后的纯利润。”

万历眨了下眼,道:“岂不是说朕赚了九万两之多?”

郭淡点头道:“是的。”

万历只觉不可思议,道:“可是你之前不是说才六七万两吗?”

什么时候你的语气变成才六七万两了,不过这锅我可不背。郭淡忙道:“陛下明鉴,当时可不是卑职算的,是户部统计出来的,卑职当时是说,差也不多,具体还得等卫辉府统计出来。”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章 顺我者富,逆我者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