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明月入水你入我心>第十九章 筑

道武帝拓跋珪自盛乐迁都于平城之后,宫城沿用汉时“西宫”的称谓,一时之间,北魏都城之下,民生乐意,社稷在望!

公元398年末、399年初,拓跋珪改国号为天兴,这一年定为天赐元年。

风雪未停,社稷尤筹……

酷暑与寒冬在春秋之间交替着,几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距离刚刚迁都至平城已过了几载。

拓跋珪励精图治,扩张疆土,进击高车诸部,抗柔然,早在少年英雄时便使黄河以南诸部向北魏投降!

不过,时至今日也只经过了六、七载,拓跋珪现在还未有三十,做事情总是急了些……

自迁都以来,拓跋珪便规划了平城宫城的布局,接着对宫城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

天兴元年,建造天文殿。次年,建造天华殿、中天殿、云母堂及金华室。这三殿、一堂、一室便是平城宫城最早的大型建筑。

天兴二年,拓跋珪建造太庙、太社及西武库。

天兴四年,起紫极殿、玄武楼、凉风观、石池和鹿苑台。

天兴六年,筑造西昭阳殿和天安殿。

“冬十月辛巳,大赦,改元,筑西宫”。

寒风吹了几回,寒气再至,已是公元404年,这一年,拓跋珪北魏改国号为“天赐”。

年前,拓跋珪封了刘皇后之子——拓跋嗣,为太子。同时,拓跋珪封母妃贺氏的妹妹,即拓跋珪的姨母,贺夫人之子——拓跋绍,为清河王。

这一年是天赐元年,道武帝拓跋珪年三十三,太子拓跋嗣年十二岁,拓跋绍刚满十岁。

就在这一年,拓跋嗣和拓跋绍于宫墙之外遇到了自己想要珍惜一生的朋友。

时至今日,宫城的营建也一刻都没停。整个宫城的规模,在这的几载之间,迅速扩大并不断添上金砖……

辰时过后,太华殿上——

“皇上,前两年尚书大人打算在民间建筑的几个汉式别院,估计到今年下旬便可纷纷完工了。”

说话的正是工部侍郎——尉迟复,能做到兵部侍郎这个位子,尉迟复这几年确实是费心力了!

“是吗?那就等建造好了之后直接回报给朕。那几所宅子,朕有其他用处。”现在太华殿正坐之上的人,就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

拓跋珪身材高挺,但眉间不知为何,失了几分斗志昂扬的神采……不过,风采依稀可辨,因为皇帝和其父亲——代王拓拔什翼犍长得很像。其父还曾被立为世子。不过那个时候,拓跋珪被其母贺兰氏携走出逃。少时,拓跋珪还尚未成年,便因在混乱之中重兴代国,又于盛乐即位为王创下一段佳话。

此人年少时血气方刚,改国号为大魏之后,建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北有贺兰,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是柔然和高车,太行以东又有慕容氏统治的燕部。

可谓是四面环敌……能在此境遇之下安全建都并兴盛大魏,实在是无人能及的魄力!

不过,这两年,朝臣们总是越来越看不透拓跋珪的想法……

虽说君心难测,可是大体上一定是福及恩泽的社稷!只是,这两年种种问题的处理上手段却总有些许古怪。

像是去年吏部官员的升迁下调就是很多朝臣都不理解的……

年前的几件案子,刑部交由皇上做定夺时,皇帝也是草草了事。最后刑部尚书再多次上报,皇帝居然连听都不愿多听一句了!

刑部尚书只是多说了几句,拓跋珪便当众大发雷霆,斥责刑部办事不力。

在此等状况下,这之中的一件件麻烦事,刑部便只能搁置,因为这几件事暗地里都隐约牵扯了朝中几位大员,怎能草草结案?只是,刑部拿不到有力的证据,现下也只能如此……

今日尉迟复上殿之前,王公公就劝了一声:“大人,皇上今日心情不佳,大人说话可得多思量。”

这?尉迟复刚想开口询问,想到王公公的话便把话咽回去了。但这不合情理啊……

建造一事完工之后,不是应该在第一时间先上报给户部吗?现在这做法……倒着实让尉迟复不解。

“尉迟复,尚书呢?”皇帝看着那些千篇一律的折子,一语就把尉迟复从刚才的思忖里拽了出来。

“皇上,尚书大人前两日不慎摔伤了。所以,今日便是臣来替大人汇报别院的工程一事。”

说到这里皇帝才从龙椅上站起,应是坐了很久,起来展一展筋骨。

“摔伤?”拓跋珪剑眉一紧,眼里有点疑惑,那份疑惑遮盖了他往日的几分神采。指上的玉扳指转了两圈,一定是有话要问的。

“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又不是什么艰难险阻。朕是让他做尚书,又不是让他修宫墙,怎么就摔了?”

尉迟复也不知道怎样答复才好,便临时应了:“回皇上,大人也没告诉臣是怎么摔的……”

指望问他?

皇帝心里很是厌烦这个文绉绉的工部侍郎,尉迟复就是个铁石头,变通都不懂得,又能问出什么与他不想干的事来?

“行了,你下去吧。”皇帝说完便饮了茶,继续批阅奏折。

“是,臣告退。”

尉迟复知道皇上不喜欢他,他是识趣的,弯着腰告辞后,便赶紧退出去了。

一出大殿,他便给了王公公手上放了赏钱。

“今日多谢公公提点。”说完才直起了刚才一直躬着的腰背,抬起头走路。

“诶,大人客气了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