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笔误,打报警电话的时间是六点四十分。)
……
黄威叹了一口气,仿佛不愿意回忆。
韩彬一直在观察对方,其他的表情到挺正常,但是当韩彬询问‘距离尸体十几米的距离停放着三辆汽车,你注意到了吗?’
这时候,黄威略一迟疑,摇了摇头,回答‘有点印象。’
摇头通常代表否认,有点印象却是肯定的回答。
身体和语言不一致,也是撒谎的表现之一。
也就是说‘有点印象’这句话并不可信。
中i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点印象’的反义词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印象,另一种是印象深刻。
如果黄威没有印象的话,韩彬觉得对方没有必要撒谎,直接说没有影响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所以,韩彬更倾向于后面的判断,黄威对三辆车的印象很深。
接下来一句话韩彬又问‘其中有一辆奔驰车,你看到了吗?’
黄威回答‘没仔细看,我当时都吓傻了。’
说这句话时,表情倒是没有明显异常。
但韩彬觉得,这句话应该也是假的,如果黄威注意到了三辆车,最显眼的应该是奔驰车。
这也说明,微表情是一个很复杂的学问,是意识和本能的对抗,并不是每句谎话都能被看穿,也不是每句谎话,都会有明显的特征。
而那些代表撒谎的迹象,也未必完全可信,有时候也可能是对方紧张或者习惯性的动作。
必须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如果想要运用到案件中,只能作为一种调查的方向,还是要以切实的证据为准。
黄威有撒谎的迹象,韩彬就要排查一番。
“黄威,你当时有没有注意到,死者手里握着抓着什么东西?”韩彬追问。
黄威深吸了一口气,叹道:“我当时太紧张了,记不太清楚。”
“没事,放松一点,我第一次见到死人的时候,也不比你好多少。”韩彬安慰了一句,对着一旁的李辉说道:“拿个杯子给黄威倒杯水。”
“知道了。”李辉应了一声,给黄威倒了一杯温水。
“谢谢。”黄威点头示意,双手接过了水杯。
“黄威,报案之后你没留在现场,去哪了?”韩彬继续询问。
“我当时不敢待在现场,也不敢回家,就去了附近的商场,想找个人多的地方呆会,去去晦气。”黄威道。
“噗……”李辉忍不住笑了:“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去晦气的方法。”
“去人多的地方,我觉得心里踏实。”黄威说道。
“别在这凑热闹了,去查你的监控。”韩彬推了李辉一把。
韩彬和李辉认识很多年了,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在一起,两个人之间还是很有默契的。
李辉回到了自己的桌子旁,打开电脑屏幕查看静安胡同外辅路的监控,在六点四十六分,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走在辅路上,正是在做笔录路的黄威。
李辉端着茶杯,看似像是去倒水,走到了黄威背后的位置,给韩彬做了一个ok的手势。
韩彬起身跟黄威握了握手:“黄先生,谢谢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应该的,我现在是不是可以走了?”黄威问道。
“可以。”
韩彬应了一声,从桌子上拿起一张名片,递给了对面的黄威:“这是我的名片,你回去以后想起什么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一定。”黄威应了一声,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李辉将对方送到门口,随后关上了办公室的门:“我查了监控,六点四十六分左右他出来静安胡同,沿着辅路的方向去了商场附近,开走奔驰车的不是他。”
“奔驰车的行踪,让田丽去查就行了,你还是查询昨晚犯案时间段的视频监控,看看犯案时间段有没有可疑人员。”韩彬道。
“ok。”
韩彬在网上找出静安胡同附近地图,静安胡同两边都是老旧的楼房,从地图上显示一共有四十多栋,每一栋楼有三到五个单元、高四到六层,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好在这些楼房修建的比较规律,呈一个规则的四方形,被两条辅路和两条主要街道围住,分别是静安南路、静安北路,谈固西街和建明大街。
静安胡同有11个岔口,但韩彬仔细研究了一番,所有岔口都会汇入这四条街道,虽然地形较为复杂,但只要有足够的排查时间,还是有机会查到嫌疑人踪迹的。
韩彬研究完地图又多了一层担心,因为静安胡同的情况比较复杂,像是一个大型的社区,内部基本上没有公共监控,如果嫌疑人跑到楼顶、楼道或者隐藏在住户家里,那么四条街道的监控很难收效。
最好的办法,还是对静安胡同周边的楼房展开一番地毯式的排查,但是光靠刑警队这几个人是不行的,需要更多的警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排查工作,刑警队也不熟悉那边的情况,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安平里派出所协助排查。
但这就不是韩彬能做主的事了,还需要上级领导的协调,韩彬去了一趟郑凯旋的办公室,当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郑凯旋也同意韩彬的提议,但是他也做不了主,派出所所长的级别比他还高,万一他提出了协助调查的请求,人家魏所长不愿意配合,弄的大家都会比较尴尬。
所以,郑凯旋也只能向戴明涵汇报,韩彬只能回去等消息了……
韩彬刚回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里面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