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铁血悲情扈三娘>373 道君用心造道观

373道君用心造道观

赵佶成了阶下囚,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造人是其中一项,更主要的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读书画画写字赋诗什么也没耽误。也就四五年,写了几千首诗词,画与书法作品就更多了。

可不少儿孙和属下们的頽废,让他很着急,只是说教并不起太大的作用。赵佶思来想去,还是让大家有精神寄托。最好的办法,将宗教信仰重新建立起来。宋朝信奉的主要是道教,赵佶更是如此。他要在五国城建造道观,便向完颜兄弟提了出来。

此事甚大,完颜寒、完颜冷不敢做主,只能向皇帝请示。最初,完颜晟不同意,要信就得信我们女真人信奉的萨满教,不能在大金的地盘上建道观。

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但是,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萨满"来自女真语和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在通古斯语中是"智者"、"晓彻"的意思。

后来,完颜晟想开了,觉得强迫这些汉人信萨满教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就由他们信道教吧。人总是无事生非,有个道观祭拜总不是坏事。可道观不能建在五国城内,只能建在城东北或西北。

赵佶得到了批准建道观的命令,高兴得像个孩子。此前,已经积攒了不少钱财,委托完颜寒、完颜冷够买材料。二兄弟乐此不疲,又可以从中赚上一大笔材料费。赵佶心知肚明,也不大在乎,多写点字,多画点画,那钱就如要饭花了身上的虱子,怎么也捉不尽。

宋徽宗时代,道教进入鼎盛时期。上有所好,下必兴焉,儿子与大臣也多信道教。一听建道观也特别高兴,都开始忙乎起来。

道教宫观中,“三清殿”必不可少,“三清殿”中,三个苍颜白发、和颜悦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坛上,手持拂尘,一股庄重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老子)。

道教始于东汉张陵,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

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

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汉魏时期,太上老君是早期道教教团组织最高的神。后来,佛教越来越兴旺,佛陀又成了老子的老师……

道教最主要理论依据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后来又把庄子的著作也拉进来,称为《南华经》……

书说简短,道观建成了。庙也好,观也罢,除祭拜的功能,最主要的还要讲经,可这里并没有老道,现培养也来不及。赵佶自有妙法,亲自披挂上阵,给大家讲经

妃子们连夜缝了一身道袍,穿上挺合身。听经的人没有那么道袍可穿,意思一下就行了。赵佶在树叶上画了阴阳鱼,每人挂在胸前就当入场券了。

完颜寒、完颜冷觉得五国城的日子很无聊。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因此,也过来听经,连入场券都免了。首次讲经,听的人并不是很多,也过百了。

赵佶身着道袍,手拿拂尘,坐在宝座上,很像那么回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赵佶拉长声说。

完颜寒、完颜冷只听这么一句,就兴奋起来,觉得“道教”挺好的。“道”更是神奇得不得了,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听完课,得从道君那儿要点“道”,回去变着玩,能变成银子和金子最好。

赵佶讲了许久,最后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赵佶一连说了七个“病”字,别说完颜寒、完颜冷不明白,许多汉人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听懵了。

“道君一气说了七个病字,可见病的可不轻啊!”完颜冷对哥说。

“是呀,看他脸色不怎么好!”完颜寒顺杆往上爬。

“父亲,身体有病,改日再讲吧!”赵桓也担心起来,向父亲建议说。

“哈哈哈……”赵佶却笑了,“我没有病,谁都没有病。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次孔子去见老子。老子紧闭双目,一句话也不说。孔子请教养生之道。老子张开嘴,说:‘你看见我舌头了吗?‘孔子说:‘看见了,挺好的!’‘我的牙呢?’‘一个都没有了。’孔子再问老子,老子什么也不说了。孔子出门后,特别扫兴,觉得白来一趟,啥也没学到。”

赵佶停了下来,看着大家。

“爷爷,我明白老子的意思!”赵谌说。

“什么意思?”赵佶问。

“‘柔弱胜刚强’啊!”

“为什么哪儿?”

“舌头是软的,牙齿是硬的,舌头还在,牙却没了,因此说——柔弱胜刚强。”

赵佶点了点头,特别高兴,觉得孙子悟性不错。大家恍然大悟,觉得老子擅长启迪人的智慧。

“刚才,我说的‘七个病字’,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赵佶又问。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


状态提示:373 道君用心造道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