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铁血悲情扈三娘>九:《水浒》与《红楼》吃的区别

《水浒》与《红楼》吃的区别

食色性也。

无论是《水浒》还是《红楼》多处写到了吃。前者特别简略,除了大碗喝酒,就是大块吃肉。给笔者印象比较深的是李逵的一次吃饭——

……却去锅里看时,三升米饭早熟了,只没有菜疏下饭。李逵盛饭来吃了一回,看看自笑道:“好痴汉,放着好肉在面前,却不会吃。”拔了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了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

这李逵简直是个野人,烤.人.肉吃。如此写确实把李逵的野性给写出来了。《水浒》写到吃,类似的写法还有几处。总的说来,单调野性,跟美食一点也挂不上勾。就是上了梁山,吃的也不讲究,梁山大食堂的饭菜,跟刚恢复高考后的大学食堂有一比,能吃出马粪来。

你若是个吃货,就看一看《红楼》里怎么吃,讲究精细,吃得艺术。

四十一回里写了一道菜,名曰“茄鲞”。

按凤姐的话说,就是“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难怪刘姥姥听了,只能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这才是名菜,别说吃了,一想就给人美感,引起人的食欲。

还是四十一回,有段描写,特别引人入胜,想尝一尝——

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那是两样蒸食:一样糕,一样是松瓤鹅油卷。那盒内是两样炸的:一样是只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问:“什么馅子?”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道:“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

谈到吃,有人给出九个字:吃不得、吃不来、吃不起。

《水浒》中描写的大部分都是“吃不来”,更是“吃不得”。李逵烤肉,孙二娘的人.肉馅包子谁敢吃呢?《红楼》描写的吃应该是“吃得来”,很可能是“吃不起”。

《水浒》谈到能吃的东西,恐怕就是武大郎的炊饼了。

武大郎的炊饼是什么“东东”呢?别看到炊字,以为是火烤出来的。其实,就是蒸饼,发面的。

为何不叫蒸饼呢?宋仁宗名赵祯,祯与蒸谐音,为避讳祯字,“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后来,民间也把炊饼叫成蒸饼了。

“曹公”擅长写吃;施公擅长写酒,“三碗不过冈”是精彩的片断。


状态提示:九:《水浒》与《红楼》吃的区别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