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日不落盛唐>第四百八十二章

窦建德听闻杨政道口中所说的话的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向自己道别前的客套的话语。于是心里便是知道杨政道这番,也算是有了自己的选择了。虽然窦建德还是觉得自己错失了杨政道这样一张最具有政治力量的底牌有些失落,但是在自己没有合适的机会使用杨政道这张底牌的时候,将他一直留在自己手中,也不过是一颗烫手的山芋。

此时既然突厥人愿意接手的话,那么窦建德自然是十分愿意的。更何况突厥人为了将杨政道从窦建德的手中带走,又对窦建德开出了极其丰厚的条件。不然的话,窦建德也不是只讲奉献精神的人,以他务实的性格,又怎么可能会如此的出工出力的帮助突厥人劝说杨政道呢?

“好说,好说。自打杨公子来到了我的领地之内以来,我当时便是看出了杨公子绝非是池中之物。此刻只不过是一时之间走了背运,所以才流落至此。将来一旦时运机遇到了,那么杨公子一转身,便是会直接恢复真龙的模样。

现在一看,事情果不其然啊。那么,建德在这里就有些恭喜杨公子了。无论何时你我二人之间的情谊是一直不会变的,以后在定襄郡,如果有什么难处的话,只管派人送信到我这里来就可以了。建德虽然没有别的能耐,但是派出些兵马先去帮你解一解燃眉之急,倒也不是难事。所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年相见,咱们后会有期啊。”

窦建德说完之后,便是站起身来,从平时所坐着的台子上走了下来,来到杨政道的面前,十分庄重的对着杨政道行了一礼,算是自己对他的一份祝福吧。同时,也是在心里不知是喜是悲的看着面前的杨政道,心中想到,无论是何时,年轻人到底是年轻人啊。

杨政道即使在江湖之中四处碰壁,撞了一头大包,对着未来的生活,却始终抱有着坚定的信心的,这一点都自己倒是自叹不如啊。这皇帝哪有那么好做呀?更何况是给突厥人做皇帝。突厥人倒是说的好听,什么不派人干涉他的朝廷之类的话语。

那不是说白了,就是突厥人也不敢保证杨政道能坐在这个皇位上坐多久嘛。与其趟那趟浑水,还莫不如将这些事情都交给杨政道自己解决,只要他能够按月按年的对自己进贡,帮自己从中原地区搜刮各种财富,那么杨政道的任务给算是达成了。杨政道自己也不想一想,突厥人凭什么出工出力的帮你匡扶社稷呢?他们这样做除了能够再一次的培养起一个大隋来跟他们分庭抗礼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用处呢?所以说正常人谁又会出工出力的帮助别人给自己找别扭呢?

但是无论怎么想,这条路到底是杨政道他自己选的,将来如果出了任何事情,那么都与他窦建德无关。而且能够借此机会将杨政道这个烫手的山芋甩给突厥人,同时又能换来一大批的突厥人士兵,那么倒也是一个不错的交易,最起码对于他窦建德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只是窦建德怎么想的,面前的杨政道却是一点不知道。他此时完全沉浸在的突厥人使臣仲育为他所勾勒出的美好未来之中,心中满是宏图大略。计划着自己登上皇位之后要如何如何,对于自己的军队又有如何如何的要求,哪里还有闲工夫去考虑窦建德所想的是什么啊。他只看着窦建德对自己十分庄重的行了一礼,于是便也不能落了礼数的将礼又还了回去。随后便是带着窦建德送他的一些礼物,随着仲育走出了皇宫。

杨政道因为还有书馆的事情要处理,于是便是跟仲育在皇宫门口约定好,五天之后还在这个地方两人碰面。随后仲育自然是回了专门给外国使臣居住的驿馆之中暂时的住了下来,等着杨政道处理完书馆的相关事情。

杨政道回到书馆中之后,那些前来跟他学学问的孩童们早已经上完了今天的功课,各自回家去了。诺大的一个书馆在此时变得空荡荡的,前些时候,随着杨政道的名声在国都附近流传的开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被送入了书馆之中。

杨政道自己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了,于是窦建德便是替他配了五六个教书先生。就这五六个教书先生,还不是一般的识字读书人可以当的。这些都是窦建德在宫中供养着的,准备留着以后教他的儿子读书识字的大儒之人。此番见杨政道这边忙的脱不开身,于是便顺水推舟地用这些教书先生换了杨政道的一份人情。

这个书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杨政道在这里,窦建德想给他找点事做,让他不要整天来烦着自己。这一点杨政道自然也是清楚明白的,所以此时自己既然要离开了窦建德的地盘儿了,那么这处书馆十有八九便也会随后关闭的。只是可惜了这书馆之中的那些孩子们,其中有一小部分当真是做学问的好材料,只是可惜了出身不好,家中积贫积弱,所以错失了念书的机会,让人大为惋惜。

所以对于他们,杨政道一向是亲力亲为,尽自己所能的去培养他们。只是可能是他们之间的缘分真的没到吧,这才刚刚引着那些孩子们入了做学问的门槛,还未来得及深造,杨政道便要离开这里,前赴定襄郡了,所以对于这些孩子们该如何处置,就是杨政道最为关心和头疼的一个问题了。

这五天的时间之内,杨政道便是满国都的四处找人,最后终究还是又找到了窦建德的头上。窦建德在听了杨政道说清其中缘由之后,当即便是十分爽快的答应杨政道,即使他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