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日不落盛唐>第一百五十九章 长城防线

“啊,就是这个味道。中原人的土地就是这个味道,我已经感觉到从南方吹来的带着汉人懦弱气息的微风了。”始毕可汗带着手下的军队从突厥牙帐南下,来到了长城防线附近。与汉人打的交道久了的始毕可汗并没有急于当天立即发起进攻,而是下令让军队就地扎下大营的同时多加防范那些狡猾的汉人夜间的袭营。

他自己则是翻身下马,抓起一把地上的土壤放在鼻子下面闻了一闻。不禁感慨时过境迁,上一次他闻到这样的气味的时候,还是从雁门郡下仓皇北逃时候。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时隔一年,他终于平定了草原上一切不稳定的因素,同时震慑住了草原外部对于草原的窥伺。现在他重整兵马,再一次带着草原上的勇士南下,准备给这些屡次让自己折损威望的汉人,一个深切的教训。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拓跋史蜀念诵着当初匈奴人丢掉河西走廊的领地时发出的悲歌,一边对一旁的始毕可汗说道:“那些汉人从匈奴人的手中夺走了我们牧羊的乐园,使我们在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只能住在更为寒冷的北方。每年因此丧命的族人更是不计其数,更有甚者,那些汉人还借助我们内乱的时候,将我们原本强大的突厥一分为二,变成相互仇视的死敌。就像他们汉人说的一样,我们与汉人之间是不可调和的国恨家仇。现在上天赐予我们这个机会,让原本强大的汉人王朝陷入内乱之中变得虚弱无比。此时正是我们找他们讨一个说法的时候了,我们这次南下不仅要彻底的击败他们,让他们也变成我们突厥的附属国,更是要将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土地夺回来,我们一定要让那些汉人知道谁才是这草原上真正的主人。”

拓跋史蜀其实就是史蜀胡悉的儿子,当初史蜀胡悉身处草原,为突厥人出谋划策。他的儿子便是被他送到了已经彻底汉化,此时留住在中原的鲜卑人拓跋家中,作为拓跋家的义子,同时拓跋家会提供给史蜀胡悉一些在草原上行动的便利。不然只靠他一个原本西域的小国国民的身份,哪来的如此大的影响力可以坐到突厥人的谋士职位呢?

拓跋史蜀被送到拓跋家以后,便是按照拓跋家的规矩,将姓氏改为了拓跋。同时拓跋家也希望与突厥未来的重要谋士交好,便将史蜀这个姓氏直接用做了这个养子的名字,拓跋史蜀的名姓便是由此产生的。再后来史蜀胡悉被隋朝人诱杀在了马邑郡,突厥人这边便是缺少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谋士。借此机会拓拔家将这个拓跋史蜀送回了草原,又利用自己的关系以及史蜀胡悉生前留下的交情和威望。快速地让拓跋史蜀接管了他父亲的职务,再加上拓跋史蜀自己本身便也有着不错的能力,因此在草原上,在突厥牙帐中也得到了各部族首领的认可,接替他父亲成为了始毕可汗身边一个重要的谋士。因此这次面向汉人的复仇行动中,始毕可汗也是带上了他,希望他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帮助自己击败汉人。

在拓跋史蜀自己念诵着那两句匈奴人的诗句的时候,也是不经觉得好笑,先前击败自己所效忠的始毕可汗的就是西域的汉人,也就是李文渊的部下。诗中所述的焉支山和祁连山此时也都在李文渊的治下,不过此时时过境迁,祁连山依旧还浇祁连山,但是焉支山却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了,现在人们只知道在焉支山上最为出名的山丹军马场。

想到这里,拓跋史蜀便也是感叹一句命运的神奇,就是不知道李文渊自己是否知道他作为这西域总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结下如此多的梁子,会不会感到烦扰呢。但是随后拓跋史蜀便是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死在了那些狡猾的汉人手中,于是心中发狠的对一旁的始毕可汗说道:“可汗您攻陷了武威郡之后,还要做什么打算呢?”

“做什么打算?我自然是要带着草原的勇士一路向西打过去,让那些在汉人面前屡屡失地的西突厥懦夫们看看真正的草原勇士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要好好的在他们所谓大汗的面前好好的羞辱他一番,随后要让他跪着将金头狼旗交还给我,奉我为草原上唯一的大汗!”始毕可汗将手中的泥土丢在地上拍了拍手,随后傲然的对拓跋史蜀说道。

“可是可汗,您可曾想过生活在西域的近百万汉人呢?您要如何处置他们呢。”

“近百万汉人?汉人什么时候在西域聚集了如此多的人口。要知道就算是中原王朝最为兴盛的开皇年间,整个西域便也是只有六十万汉人,余下的都是些脱离的草原转投汉人怀抱的懦夫啊。”始毕可汗听到了拓跋史蜀的话,眉头紧皱的说道。

“这个就是可汗您有所不知了,自从中原内乱之后大量的汉人向外逃亡躲避战乱。辽东自古就是苦寒之地,又加上隋高两国有世仇。因此,这些汉人没有选择向东北方向逃离。而是在一些有心人的暗示之下选择了逃往西域,此时积少成多之下,此时西域的汉人便已经超过了百万了。”拓跋史蜀向始毕可汗详尽的说明了西域近来的人口变动情况。

“近百万汉人。”始毕可汗口中不断地念叨着这几个字,随后便是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一旁的拓跋史蜀说道:“他们愿意做我草原的顺民还则罢了,若是不愿意做那一并杀了便是。”

听到始毕可汗口中隐隐有宽恕那些汉人活命的意思,拓跋史蜀连忙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九章 长城防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