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砒霜>第三百六十九章:勇士以血溅轩辕

两名突击队员寻着炮弹飞行的轨迹,非常轻松的就找到了鬼子的炮兵阵地。

在小镇戏楼前的广场上,六门小钢炮(九七式90轻迫击炮)一字排开,鬼子军官用力向下挥动指挥旗,炮弹尖叫着飞向一千多米外的护国娘娘庙。然后再装弹,发射,周而复始,有条不紊。

还有几名掷弹兵,由于射击目标距离超过了掷弹筒的打击范围。他们没有攻击任务,有几个人忙着给不停发射的迫击炮运送弹药,还有几个扛着比他们个子还高的三八式步枪,后背着掷弹筒,在通往炮兵阵地的路口担任警戒。

两名突击队员身穿日军军服,鬼子哨兵向他们问话,他俩目瞪口呆,装作听不懂的样子。侵华日军中有不少朝鲜人和高沙人(台湾人),彼此间语言沟通非常困难,这种鸡同鸭讲的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得到回复的口令,日本哨兵也没有太在意,以为是正在等待攻击命令的步兵,闲着没事儿,到炮兵阵地来参观。

现在小镇上守军已被分割包围,消灭他们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怎么可能有人乔装改扮,突破层层封锁,来到这里?鬼子哨兵的自作聪明,让两名突击队员大摇大摆的走进炮兵的核心阵地。

正在阵地上指挥开炮的日军军官发现了这两个不速之客,用指挥旗指着两名突击队员大声呵斥,提醒他们马上离开。两个突击队员唯唯诺诺的转身离开,日军指挥官无暇再顾及他们,日军炮兵阵地上又忙碌起来。

两名突击队员突然丢掉手中的长枪,飞快的掏出藏在衣服下的驳壳枪,鬼子的炮兵阵地,完全被四支驳壳枪形成的交叉火力覆盖,毫无防备的日军炮兵,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呆若木鸡,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就被密集的子弹射杀在阵地上。

擒贼先擒王,最先被照顾的就是手拿指挥旗的日本军官,子弹在他胸口画出一排血洞,这名军官嘴唇上的仁丹胡可怕的抽搐着,眼睛里露出愤恨而又绝望的神色,他试图把手中的指挥旗再一次举起来,但又一发子弹打断了他的胳膊,紧握指挥旗的手掌落在他的脚边。

鬼子军官望着落在尘埃中的指挥器,试图弯腰把它捡起来,口中的血喷涌而出,鬼子指挥官双膝一软,匍匐在地上,努力的挣扎了一下,就再也不动了。

没有了指挥官的鬼子,陷入一片混乱,许多人还在反击或逃走中做抉择,就稀里糊涂的倒在突击队员的枪口下。如此近的攻击距离,驳壳枪的火力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四支驳壳枪80发子弹,在整个战斗中,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打蛇打七寸,消灭对手的灵魂人物,只要一发子弹就足够了。

这两名突击队员并不知道,这名被他们乱枪打死的日军指挥官,是日军第十七混成旅旅团长中将加藤正雄,是日军战地最高指挥官。他从九一八事变到魂断金山脚下,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屡立战功,逐渐升迁到旅团长的位置,万万没想到善恶有报,终于在这个江南不知名的小镇上恶贯满盈。

四个驳壳枪**瞬间打光,炮兵阵地上横七竖八,到处都是倒在血泊中**的鬼子,两名突击队员凭一己之力,打掉了鬼子的炮兵阵地,他们用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更换完**,一个人担任警戒,另一个人把地上的迫击炮集中起来,调转炮口,把炮弹倾泻到鬼子阵地上。

随着隆隆的炮声,鬼子阵地上一片鬼哭狼嚎,他们马上调转枪口,回头向炮兵阵地发动进攻。进攻的鬼子来自四面八方,突击队的战士把迫击炮的发射角度几乎调整到垂直发射,炮弹落下来的位置,距离发射阵地已经不足一百米,抵进轰炸的炮弹,给密集进攻的鬼子造成重大的伤亡,但被刺激的眼睛都发红的鬼子,仍然不顾一切的向炮兵阵地冲锋。

担任警戒的突击队员,向周围连连开枪,驳壳枪的子弹打光了,连更换**的时间都没有,胸膛上出现了十几个汩汩流血的枪眼。鬼子的三八式步枪,子弹穿透力很强,这名突击队员的后背,有十几个拳头大小的伤口,他甚至没有来得及说一句话,就怒睁着双眼,心有不甘的倒了下去。

他身边的战友,也是满身的伤口,但他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把一发****填进炮口,没等它出镗,又塞进去一颗炮弹。这个勇敢的突击队战士,再也没有一丝气力站起身,浑身都是鲜血,慢慢的倒了下去。

一声霹雳巨响震耳欲聋,一道烈焰把方圆百米以吞噬殆尽。魏培军,盛建才用生命中最后的壮举,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光荣的镌刻在抗日烈士名录上。

不屈的抗争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并不能迟滞鬼子哪怕一分钟的进攻,在护国娘娘庙的二层楼上,又有两名突击队的战士打光了最后一发子弹,然后毫不犹豫的挺起刺刀,从二楼一跃而下,咆哮着杀入敌群。转眼就有四个鬼子被刺倒在地,但他们英雄的身躯上,也被十几把刺刀同时刺中。

惊魂未定的鬼子小心翼翼的上了楼,二楼上一片狼藉,两支被拆毁的手提机枪零件儿被抛的到处都是,显然,在这里据守的两名战士,不愿意让这种先进武器落在鬼子手中。

第三层的“诵经楼”中静悄悄的,房门紧闭,窗户纸上子弹留下的弹洞密不可数,谁也不清楚,这里面到底还有没有负隅顽抗的守军。

一个鬼子飞起一脚,踹在诵经楼的门上,红木的大门非常结实,里面被反锁住,楼门产生的弹性让这个鲁莽的鬼子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九章:勇士以血溅轩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