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尘境心影录>请郎今夜伴花眠

——闲写唐伯虎的一首题画诗

闲来无事,说说以诗文擅名、画名更著,玩世不恭、才华横溢、大名鼎鼎的“江南四才子”之一,明人唐伯虎的一首诗:

《题拈花微笑图》明?唐寅(伯虎)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首题画诗。既然是题画诗,那么这诗必然伴有一副画。这幅画的主题是“拈花微笑”,画的作者是谁,无法确定。这画可能是唐寅自己描写,自己题诗;这画也可能是他人所作,请唐寅题诗。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方家考证。

因为无缘亲睹《拈花微笑图》的真容,所以,只能在这里发挥想象。看到“拈花微笑”,马上想到的就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想到“观音大士”,这是第一念的条件反射。转念,既然大家把唐寅与“fēng_liú”联系在一起,那么,是否这《拈花微笑图》是一副“美女图”呢?既然题画诗的画面无法眼见,那么还有一途,就是从其题诗中解读画的构思与意境。闲话休提,且看诗中的描述。

王摩诘早就得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唐寅是诗人,更是画家。依摩诘的美誉来推测唐寅,那么,以题画诗中的诗意来解读和推测其画境,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既然是用诗来读画,那么,就需要用诗的表达方式去品味这画,用诗的思维去看这画起承转合的章法。

诗人要写美人,偏不从美人着手,而是以花开场。这花,既是美人出场背景的渲染、氛围的烘托;又是美人如花、花比美人的潜隐。

“昨夜”说的是时间点,也就是说事情得从昨天晚上说起。“昨夜”二字,除了表明时间点以外,还是在为花做铺垫。我觉得,“昨夜”这两个字,主要是为了点明下雨的时间。这雨,下得时间正好,下得分量正好,因为有这“两好”,所以,才会有这“海棠初着雨”的花容娇姿。

白乐天描写杨妃的月貌,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神来之笔,千古传唱。这里的“海棠初着雨”与“梨花春带雨”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都是“花带雨”,但是,细微之处,却藏洞天。

先说“梨花带雨”,大概是初三的时候,我熟读《长恨歌》,几能成诵。虽然这样,但我还是不知道“梨花带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造型。

那时候,我对坐在我后排座位的一个姐姐很有好感。这个姐姐的妈妈是我祖父第一个太太的兄弟(我该叫舅爷)的女儿,我们两家没有走动,但是我知道是有这层关系的。那个时候,她在班里受了别人的欺负,在座位上哭。我有些难过,偷偷回头看了她一眼。她清纯稚嫩的腮帮子上挂了一两珠泪滴。我忽然一惊,心想,这就是“梨花带雨”的状貌。这个故事我说过好多次,今天再讲,想起那少不更事的岁月,依然觉得有味。这算是闲话。

梨花多白,是素雅的色彩;雨滴,是清莹的精灵;雨滴配上那梨花,素雅之中有些微的凄清,静默之中有少许的灵动。“梨花带雨”的美人,是“冷美人”,所谓“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正是此种。用“梨花带雨”来写“玉容寂寞”的杨妃,恰到好处。

“海棠初着雨”,这里面有一个“初”字,暗含情韵,这海棠,是初沾雨露,应该也是初次绽放吧。诗人“初着雨”的海棠,让人有“初嫁新妇”的遐想。读完下文,隐隐发觉,这不是遐想,几是事实。海棠的色彩娇艳,沾了雨露,是一种喜态,是一种媚姿。如果说梨花之雨是凄冷,那么海棠之雨就是滋润了。

在标明海棠的身份之后,诗人又着力写了海棠的情态,“数朵轻盈娇欲语”。白乐天写杨妃,用的是“梨花一枝”,唐寅写“拈花微笑”的美人,用的是“数朵轻盈”。“梨花一枝”,应对了杨妃的“玉容寂寞”,也写出了深宫高墙的形单影只,清泪暗垂。“海棠数朵”,有簇拥的闹,有聚合的暖,美人有伴,花容含笑。“轻盈”,既写出了海棠的情态,也暗含了美人的体态、美人的青春活力。“娇”字,就是花与美人的合体,花如人娇,人比花娇。这数朵绽放的海棠,不但娇美轻盈,最美的是,它们有灵动的花魂,看它们一眼,似乎就有悄悄的情话欲诉赏花人。其实,这也从另一方面说出了画工的高超技艺,数朵海棠,在画工的笔下,生动逼真,就如活物一般。

说到此处,那位“拈花微笑”的女主人公终于露面。这位女主人公被诗人称作“佳人”,也就是我们前文一直念叨的“美人”。看到“佳人”二字,让人不禁想到汉人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是一早就出场的,“晓起”是人物出场的时间,和前面的“昨夜”呼应。人物有了,时间有了,接着就交代地点,也就是佳人的居所——兰房。这兰房,既是佳人的香闺,也是佳人的出发地点。从兰房出来,佳人入院折海棠。折海棠所为何来?木兰诗有云“对镜贴花黄”。这里,佳人是“对镜比红妆”。佳人手持折来的海棠花,返回兰房,端坐镜前。看看自己在镜中的姣好容姿,又看看海棠花在镜中的


状态提示:请郎今夜伴花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