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贾诩、法正、杨阜、张既、李儒、满宠、步骘七人联袂而来。向马超行礼之后,分作两席。
这七人,除却掌管户部的孟达和马家的大总管韩枫之外,已经是马家文治的核心成员团,且均涉及到科举取士及营救蔡邕之事:贾诩、法正乃是中书省成员,负责一切参谋进谏;杨阜门下省,负责计划策略的审核,自然也责无旁贷;张既乃是扶风郡守,又通晓兵事,自然少不了他;李儒兵部长史,还深谙长安风云;至于满宠、步骘两人,勉强跟这事儿没太大关系,但马超却希望继续考量一下他们。
将貂蝉探查的消息又向诸人复述一遍之后,马超开口说道:“如今士林当中的名士大儒,孔融、郑玄两人居北海,与扶风相隔万里,自与马家无缘;李膺、陈蕃、卢植、陈等人早已亡故;唯有许劭许子将有‘月旦评’享誉世间,然客居陈留,马家亦是相望无果。唯有蔡邕居于长安,且危在旦夕,某等若是救得此人,并使之为科举主考官,则科举一事,便不仅仅是马家取士那般籍籍无名。”
“主公所言甚是,某等不用蔡邕臣服马家,只需借助他的名望便好。至于外界的传闻,嘿嘿......”法正笑得极其放松,甚至还有一丝自得:“马家礼部的宣传队,似乎也该有些新题材拿来宣传来了。”
法正这个家伙年轻气盛,在外人面前,似乎很有高深莫测的姿态,镇服手下。可在马超面前,他说话就是这般直白。
“主公,卑职不知,那王允难道仅仅是因为一封信,就要执意杀死蔡邕?”满宠此时出言了,他沉思片刻后,仍是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我们马家能看出蔡邕的价值,可那王允也不是无谋之人。如此擅杀大臣,尤其还是名满天下的大臣,岂不是自毁长城之举?”
众人听闻这话,贾诩、法正两人脸色不变;张既、步骘、杨阜三人皱眉深思;而马超跟李儒,却是对视了一眼,彼此颇有心得的笑了笑。
之后,在马超的眼神示意下,李儒才开口说道:“伯宁不知,正因为满宠是天下名士,所以王允才要杀了蔡邕。因为蔡邕虽为士人,却愚忠不化,力保汉朝刘氏江山,与那王允素来不和。此刻他污蔑蔡邕与马家有勾结,不过是为政治博弈找借口罢了。”
“不错,当日在未央宫前,陛下就曾让士孙瑞出北掖门宣读圣旨,导致王允手下的第一副手被杀。而现在王允已经掌握朝政大权,自然要剪除异己。”马超补充了一下,以便这些人可以从刘协、王允相互干掉彼此手下的消息当中,听出皇权与士权斗争的激烈和残酷。
“若如此,主公不必过分忧虑。若以卑职之见,只需让整编之后的马家军出兵秦关、陈列于长安城外,每日投石、弩炮相加,耀武扬威。只要那王允不是老糊涂了,自然会将蔡大家拱手送入扶风。”李儒身为兵部长史,也深谙王允的性格,出此耀兵之计,正合马超心意。
在马超看来,王允这个家伙就是有些小人得志了。以为将马超从长安当中赶出来之后,就是打赢了马超。满脑子竟是如何号令马家、吞并的雍州的妄大之想,全然不知当初马超是故意不攻城长安的。
李儒此计,其实就是让马家露一露它的獠牙,让那个尾巴已经翘上天的王允老狐狸,看出马家的厉害。毕竟,狐狸可能会去挑衅一条狗,但绝对没胆子去招惹一头狮子。
“主公,此时已至冬季,真若攻打长安,恐怕有些不合时宜,但若只是耀兵之举,却无甚关系。”杨阜开口,接着也颇有意味地笑了笑后,继续说道:“但冬季对于羌族来说,可是极难熬的一个季节,也是游牧民族攻略大汉的常季.......”
听到这里,众人的眼睛都已经亮了,马家的四万精兵加各种兵工厂攻城器械,更有羌人一幅虎视眈眈的姿态,这恐怕会让长安当中那些士大夫吓尿裤子吧?而王允那个老家伙,在见识了马超的武力后,会不会有种从云巅跌入谷底的巨大落差,从而对马家产生心理阴影呢?
讨论至此,马超觉得,蔡邕这个家伙算是有福到家了,居然能在有生之年得到如此大的关注。由此,他正要宣布就如此这般准备的时候,一直一声不吭的贾诩却在此时突然开口了。
“主公,其实还有一点,也是王允不得不杀蔡邕的理由。”贾诩这老狐狸笑了笑,甚是简单地又说了两个字:《汉书》
马超当时就有些迷糊,但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贾诩的意思:蔡邕担任着续写汉史的重任。可以想象,假若由蔡邕执笔,那千年之后,王允会是一个什么形象?蔡邕正直君子,定然不会粉饰董卓、贬毁王允,但问题是,王允那个家伙,可不是什么君子……
王允本身是一个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当初因为董卓的存在,使王允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扭曲。面对强大而残暴的董卓,王允不得不溜须拍马天天将自己整出一副孙子模样。而装孙子的同时,他又时刻准备捅刀子,这种极端隐忍的行为,使得王允心里十分矛盾,导致把自己对董卓阿谀奉承的小人作态看作是他这个知识分子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如今,王允已经杀了董卓,他自然要千方百计抹除这个污点,竖立自己在史书上忍辱负重、光辉伟岸的形象。可担任续写汉史的人恰恰又是与他不和的蔡邕,那么,在那个跟董卓关系还不错的蔡邕眼里,会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