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明朝狠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变故

那军官死里逃生,一听郭致远的话更是眼珠直转,对着郭致远倒头便拜,头像捣葱一样连连磕头道:“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啊!只要大爷肯饶了小人狗命,小人必定将小人所知一切告诉大爷!……”

郭致远瞟了那军官一眼,知道这家伙十分狡诈,要从这家伙嘴里套出可靠的消息也没那么容易,就指了指村口那棵树上被乱兵们虐杀的百姓尸首,冷哼一声道:“你没资格跟我讲条件,能不能活命得看你的表现,你也可以试试不说,或者用假话糊弄我,我正好让你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

那军官打了一个寒颤,知道郭致远不是说着玩的,他可不想被剥了皮挂到树上,赶紧老老实实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原来是漳浦县有个庠生(即秀才)叫赵秉鉴的自称大宋后裔,组织了一帮人发动叛乱,这件事在原本的历史上本来是个小事件,记载也不是很详细,漳浦县志中曾记载了这件事,但也仅仅以“万历三十四年,漳浦庠生赵秉鉴谋袭县,知县黄应举捕擒之”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万历三十四年就是公元1606年,但是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郭致远这只小蝴蝶的关系,这一原本要明年才发生的历史事件居然提前一年发生了,提前发生不要紧,关键事件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件事更像是一场闹剧,这位自称大宋后裔的赵秉鉴运气不太好,本来和同党约定好了日子偷袭漳浦县城,结果起事前漳浦县连续四日下暴雨,赵秉鉴的同党觉得兆头不太好,有点打退堂鼓了,就把赵秉鉴给卖了,赵秉鉴连波浪都没翻起一个就被漳浦知县黄应举给抓了。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离奇,一个小改变可能就会让事情朝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发展,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让赵秉鉴提前一年发动叛乱,但他这次没有碰到连日暴雨,顺利攻下了漳浦县城,连知县黄应举也被他抓了!

福建沿海走私的不法之徒很多,这些人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所以赵秉鉴一攻下漳浦县城,正式举起叛旗,这些人就纷纷过来投靠,短短时间就聚集了五千多名叛军,而这个时候明朝腐朽的弊病也彻底暴露了,按说发生叛乱连县城都被攻占了这样的大事件,官府肯定应该第一时间派兵来镇压,但此时的漳州知府却是个胆小如鼠的庸官,听说漳浦县发生了叛乱,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派兵镇压,而是赶紧收拾细软带着娇妻美妾跑路了!

连知府大人都跑了,其他官员更不用说,整个漳州府彻底乱了套,那赵秉鉴虽然有些中二病(不中二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还做恢复大宋王朝的白日梦了),但却不傻,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马上改变了计划,带着五千多叛军大举攻击漳州府其他县城,沿路官军望风而降,短短几天时间漳州府八个县城全部失陷!

而叛军的势力也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从五千人扩张到了两万人!这其中有不少是投降的官军,还有海盗、土匪,甚至连不少县城的衙役也加入进来了,这样的队伍自然谈不上什么军纪,一路烧杀抢掠,将整个漳州府都变成了修罗战场,百姓生灵涂炭,这也是为什么郭致远会在这里遇到乱兵的原因!

听完那军官的叙述郭致远也是惊得目瞪口呆,他这个漳州府通判还没上任呢,漳州府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着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该如何应对才好呢?

最安全的办法当然是马上登船回澎湖岛,静观事态变化,等朝廷派大军平定了叛乱再来漳州上任,但这却不符合郭致远担作为即将上任的漳州通判,虽然他是极不情愿当这个通判的,但却无法在这个时候置身事外,而且以徐学聚的性格,福建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他这个巡抚必须对朝廷有所交待,徐学聚必然要找替罪羊来推卸责任,通判有掌管防务之责,徐学聚要借题发挥的话,追究他之前故意拖延不上任的责任让他来顶缸的可能性很大!

可就算郭致远留下来又能做什么呢?叛军有整整两万人,他却只带了五十团练乡兵,五十对两万,就算他是神仙也不可能用五十团练乡兵平定两万人的叛乱啊!

郭致远有些头疼地拍了拍额头,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决断了。这时团练乡兵们已经完成了对乱兵们的围剿,五十多名乱兵,打死了二十多个,其余的都缴械投降了,一个都没跑掉,算是完胜,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除了团练乡兵们本身战力强悍的因素,更主要是战术得当,采取了两头夹击的战术,郭致远本以为是李锦指挥的这次战斗,所以当战斗结束李锦过来汇报战果的时候,郭致远特意拍了拍他的肩膀夸奖道:“李锦,不错!此战完胜,乱兵一个没跑掉,当给你记一功!……”

李锦却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大人,小人不敢居功,两头夹击是国助公子的主意,本来小人是准备带人直接从村尾冲过来支援大人的,后来国助公子说乱兵可能还有同伙,如果让乱兵逃出去几个,叫来同伙支援就麻烦了,所以国助公子带了一半团练乡兵绕到村头,我们两头夹击,才没让乱兵跑了!……”

“哦!”郭致远眉毛一扬,看了看远处正指挥团练乡兵们打扫战场的李国助,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把李国助留在身边是因为他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国助能在李旦死后继续纵横海上,必有过人之处,但李国助具体有什么才干他却不知道,加上前段时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变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