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七杀恨>第二卷 洗马流沙 第9章 白杆兵
一方面,战斗队形的变化也要在编制的伍法中进行,如鸳鸯阵的小队,也可以变成大小三才阵和两仪阵。后来就把这概括为“一切法只在伍法中变化”。这种编制和队形相一致的最大好处是便于管理,便于训练,便于协同作战。平时一个队在一起生活、训练,使队长了解士兵,士兵也互相熟悉,到打起仗来就能密切协同,形成整体战斗力。这要比打仗时临时拼凑一些互不熟悉的士兵其战斗力不知增强多少倍。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秦良玉编制的军队是独具一格的。他在编营号时以十二人为一队,四队为一哨,四哨为一官,四官为一总,四总为一营,基本上四进制(有时增至五进制)。不仅队为太极二你阵,哨、官、总也是为实行一种“阵”,即一头两翼一尾阵。后来又提出了“明活法”的编制思想,即营、司、哨、旗,每一级辖个下一级单位均可。第一,明军的传统编制没有和战斗队形结合起来;第二,明军的传统编制基本或上是五或十进制,如十小旗为百户所,十百户所为一千户所,五千户所为一卫。当然也不是截然不同,如一小旗十一人,只加一名火兵(伙夫)变成十二人(为一队),但其他各级就不一致了。这体现了秦将军所讲的“用法而不泥于法”,体现了他的创造性。

其次,便是他很是在意练令、练艺、练阵。练令。选好了兵,编成了队伍,配备了武器,军队已经组成,但还不能打仗,因为没有经过训练。他还说:“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战必以练兵为先。”“不唯战需练,亦必练而后能守。”又说:“凡司三军之上者,其责必曰‘练兵’。夫此‘练’字,即练丝者将生丝练熟,以织锦彩之练也。巧匠能练生丝使之熟,而将官乃不能练有知觉之民使之战,不亦愧于练丝者哉!古今名将用兵,未有无节制号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战百胜者。”“束伍既明,即当练习吾令。”古代指挥军队靠的是旌旗金鼓,所谓“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擂鼓要进,鸣金要止;旗指东则东,指西则西;有令则进,有禁则止。只有这样,全军步伐一致,万众一心,共同对敌,才能夺取战争胜利。不然,几千、几万军队毫无秩序,乱成一团,必定会吃败仗。那么怎样训练军队听从号令呢?他具体采取了以下一些办法:第一,令士兵记熟号令。他制定出旌旗金鼓号令的具体条款,刊印发给士兵。令每一队聚在一起,识字的人自己读,不识字的听识字的念诵解说,“务要记熟”,然后进行考核。如果一条记不下来,就要罚打一板;如果士兵犯了小过错,能背诵一条,就免打一板。这样就使士兵牢牢记住了这些号令。第二,绝对执行其号令。“凡操练对敌,决是字字依行。”“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里火里也要前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若鸣金不止,也要依令退回。”要求要绝对执行号令,但如果没有保证绝对执行号令的措施,依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因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而他的措施很是简单,就是惩治。“如违误承接号令,而不误事,止于捆打;若因而误事者,军法从事。”可见这种惩治是相当严厉的,但如果不这样就不能做到绝对执行命令。那种不痛不痒地说几句下不为例的话,是不能做到令行禁止的。卫所军望敌崩溃,闻风而逃,就是因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能运用旌旗、金鼓指挥部队,自古有之。”思就是“要指挥人数多的军队作战像指挥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通讯、指挥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秦将军的队伍在武器制式上,那都是统一用白蜡杆子作柄,所以这漫山遍野的白蜡杆子都被将军所征用。为了感谢我们山农对白蜡杆子的照料,除了无偿拔发我们白蜡虫以外,还有分给我们一些雇银,来保证我们每年都有收成。说到这里,这老农颇有点沾沾自得。秉忠听到这里心里也在想:看来这个秦将军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可小觑啊!依这老农无所言,怎么听都像是我跟师爷公叔仁曾经说过的那些想法一样的;只是当时只顾说说而已,从未付出过实践,真没想到,这天下居然有此妙人一个。


状态提示:第二卷 洗马流沙 第9章 白杆兵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