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不顺,这就是她对最近一段时间的遭遇所做的最好总结。
按照她拿到手的名册,此次南归的核心人物共八十三人,其中三十七人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而这里面,又几乎有一半是老顽固——老,还很顽固。
而其余四十六人则是些大萧旧臣啊,宫中女眷啊等等之类。
说到宫中女眷,萧倾之前还担心先帝的妃子们到了南华城之后,会不会识破她的底细。但是事实证明,情况比她想象得乐观。
一来先帝承认的,有较高品级的,且还在世的宫妃本来就不多。就算北蛮没有打进永萧宫里,当年常在先帝左右转圈圈的也不到十个得宠的宫妃。二来北蛮入侵这场浩劫之后,宫中女子大半遭了殃。那是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还有一部分被当作金银珠宝之类的资源被瓜分掉了。所以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交涉,南萧向北蛮要求释放南归的人质写满了长长的名册,但最后愿意跟着使臣南归的宫中女子却实在是少。
比如,小皇帝萧倾和小公主萧颜的母妃就失踪了。
再比如,傅明奕的亲姐明妃,据说现在已经在准备与北蛮的三王子——被称作狂狮烈王的穆尔丹成婚受封,就要变成人家的烈王妃了。
不知道太傅大人怎么想。
扯远了。
萧倾一边扶额一边阖上名册,内心又忍不住叹息了。
太傅到底死哪儿去了?回来了这么一波儿人,她怎么看怎么感觉都不是好伺候的人物。
难怪说要早做准备,就这些人里,大多都是老弱病残,而且那些宗亲简直把祖宗规矩看得比自己的眼珠子还重。
你要跟他们讲:亲爱的们,你看他们领兵打仗的多遭罪,整日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不说,这会儿还真有裤腰带送了的。您老们看看,这遗骸骨灰十分具有纪念意义,他们是为了我大萧牺牲的,所以安祭武魂这种事情,我们搞得比以前隆重一点点,格调提高一点点……点……应该没问题的吧?
这基本不是找死就是在找不同的声音。
尤其萧倾在上朝时见了几位据说是宗亲圈里德高望重的灵魂人物后,这种不好的预感瞬间就成真了。
她不是怀疑,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几位劫后余生的老头子们居然还很有些倚老卖老的姿态,当着朝堂那么多人的面,居然有人找着机会就想要教导她做事?!
天哪!
如果不是太傅人不回来就算了,还给她安排了那么大一活儿,她需要坐在那里听他们嘚啵嘚啵似关怀,实教训的废话一堆吗?
时间在她的脑海中缓缓回放,回到那日朝堂上,萧倾示意王项提出安祭武魂的方案那个时刻。
王项对她和余在廷在搞的“超标准”方案一直是在不咸不淡应付着的。这个萧倾看得出来。但是这时候,既然是要在朝堂上讨论这个方案,他自然要先开这个口。
之前余在廷对萧倾分析过这么干的好处和坏处,以及可能遇到的最难反驳的反对等等。这时候她心里便有些底了。
可是有底也没用。
这些宗亲说了许许多多话,但是在萧倾听来,只有一句话:按制行事。
大萧都亡了。
现在这个,顶多可以成为南萧。他们哪来的那么多“制”?
更叫人头疼的是,当时在朝堂中,文臣附和,武臣隐怒,最后自然是不欢而散了。
之后,萧倾诚恳地请教了王项,想要听听他的想法。
王项这回倒不藏私,只对萧倾说了两点。
第一点,越制而行,宗亲大臣们无所适从,更有甚者,伤害某些人的既得利益。
第二点,国库并没有足够支撑的银子。
安祭武魂不光是要走个仪式而已。
要想将这件事情做得隆重一些,仪式的各种准备都要齐全不说,这还涉及到对这些牺牲武将的荣誉奖励,家人的抚恤等等。
这都是要花钱的,不是空口说一句就好了的。
永萧宫整个都被北蛮占了,萧水以北的大量资源也都落入他们手中。现在南华城的皇宫维持,朝廷运作等等,主要都是依靠的定州和周边州府积年既存的财政收入。
按照王项的说法,那真是一块银子在当两块在花,所以凡事还是要从简。
更何况,这些南归的人还要安排吧?宗亲什么的哪都是需要荣养的,这又是一大笔银子吧?
吧啦吧啦。
萧倾听到最后,已经什么都不想说了。
“丞相既然已经想得如此透彻,为何一开始不说呢?”
王项眯着眼睛笑了笑,“陛下仁德,臣怎么好一开始就说这些扫兴的事情呢。而且,臣也是心存希冀,想着若是能成,说不定还有其他的办法。”
“那丞相现在为何又说了?”
王项叹了口气。
“余大人大约也和陛下禀过了此事要推行,会遇到的各种阻力。宗亲便在其中。如今宗亲的态度们陛下也看到了,就算臣什么都不说,其实陛下也是能想通的?”
“那难道就这么算了?”萧倾不甘心。她也没有做事情做到一半就被困难吓倒,半途而废的习惯。
王项想了又想,到:“陛下,或者让余大人想象办法,若是能少用些国库的银子,或者另有开源之法,恐怕宗亲们就不会那么反对了。”
也只好这样了。
于是,萧倾又召见了余在廷。
余在廷与自己老师的想法不同,意见不合,这会儿和小陛下走得近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