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明末攘夷志>第五十七章 齐登台

如今局势惨淡,如同一个深不及底的漩涡黑洞,吸扯着整座青州城。官场,商场各自倾轧扯皮,赈灾诸事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陈修洁身为负责一府漕粮的主官,更是被推在最前面炙烤,下台不得。侯厚琮居中调度,到底也抵不住那座王府经年累计的威望,上上下下,撑得都极为辛苦,不然也不至于会选择陈迹的法子,搏上一搏。

换在往年,灾情之下总要死人的,依着某些惯例,青州府做的其实已经不差了。奈何刚刚过去的这个年头,朝堂中枢换了一波大佬,青州必然是要承受一波“有理有据的打压”。陈修洁这类远离朝堂的,权且只是用以达成目的的棋子。眼下危局,除了青州顽强自救,也只能希冀朝堂某几位大佬舍得权位,暂且退居二线了。

当然自古“求人不如求己”,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自己顽强自救。

陈修洁往各县已经派出了专门督粮队,扣扣搜搜到底还是有一部分收获,于大局虽然不过杯水车薪,却也聊胜于无。另外由侯厚琮直接出面,青州士绅也不得不卖点面子,城外得以搭起那么些冷锅冷灶的粥棚。再又碍于如今落脚青州驿站的前任阁老,也感化不少士绅慷慨解囊。当然都是治标不治本,粮价依旧虚高不下。

早前允诺的赈济粮,目前为止拨下来的还不到十分之一,郑家凹的局面可想而知了。

陈迹对于这些,大抵是晓得一些。借由在过去三五个月搭建起来的简易情报网,远在郑家凹的他对青州城也一直没有彻底切断联系。只是碍于自身太过渺小,即使找到了很多线头,也很难抽出真正有用的大幕。眼下所做的,倒像是在服软了。

私下里,真正的准备则已经开始了许久,这还是背着陈修洁做的“不怎么上的台面的勾当”。

冒雨敲了各家大户的门,回去府衙的半途,陈迹离开队伍,回了陈家。

时局动荡,陈家上下也提了心思,因而陈迹过来时没有多余耽搁,进屋后径直去了自己的小院,路上交代老管家不要将自己回来的消息告知别人。闲碎间到了院子,拍了申秋的窗户,将人叫了起来,跟着脱了蓑衣斗笠,进屋找了身干净衣裳换上。

申秋听着动静起床,随意披了件衣裳,从床前摸了根棍子,小心翼翼出门来,厅堂里见到是陈迹后,才忙过来帮忙。陈迹斜了他一眼,打发他再去披件衣裳。

折腾片刻,主仆二人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坐了下来,陈迹开门见山,直接问到:“交代你做的事情,怎么样了?”

申秋脸色一肃,“如今账上的银子已经用完,各家钱庄都打了好些欠条,依着他们的意思,老爷的名声,陈家经久的名声,也就值这个两了。”

陈迹点点头:“青州这边,应该没人晓得吧?”

申秋道:“应该没有,最多与登州有往来的几家钱庄会有些做不实的消息。”

陈迹道:“如此便好。现在我们手上有多少粮食?”

申秋从身上摸出一本贴身小册子,递了过来,介绍道:“登州陈家私仓里,能够匀出五千石,只要少爷需要,七天内就可以运抵。另外在登州各家钱庄共计借银十一万两,按着两个月前的粮价,又恰逢南方的粮食运抵,粮价基本保持在八两银一石,购置粮食估摸着一万四千石……”

申秋说话的时候,陈迹也在认真翻阅册子,听到这个数字,还是吃了一惊。北方对稻米需求量其实很少,因而米价其实不贵,不过近些年北方战乱频频,又多有蝗灾,收成不好,南方的稻米这才有机会大规模运过来。登州早几年为此专门建了码头,可以说是南方大部分稻米的中转之地。陈迹在四月里并着手购粮,那会的粮价还只是一石四两银,然而如今的价格,他也再买不起半颗米了。因此要考虑以手上这一万石粮食度过这场大灾,依旧是杯水车薪。

合上册子,陈迹揉了揉额头,问到:“青州粮价到多少了?”

“已经过了十三两,私市里的收购价更是到了十五两。”

陈迹呼了口气,“难做啊!”随即直起身来,说到:“都等着朝廷跟他们买的吧?”

顿了顿,陈迹坐直身子,正色道:“近段时间,找个合适的机会将我们手里的粮食匀一部分出去,价格越高越好。”

申秋不解,提醒道:“公子不是说不能发国难财的嘛?”

陈迹笑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岂会做那种缺德事,不过青州这些士绅,那可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总要让他们出一次血啊。”

申秋又道:“可是卖了粮食,我们吃什么?”

陈迹刮了刮额头,“我们手里如今大概将近两万石,你想办法卖掉一半,具体多少价出手你斟酌办,运气好,一波之后登州各家钱庄的银子也就还上了……剩下的一万石,暂时储备不动……”

申秋颔首:“我明白了。”

陈迹轻吁了一口,“果真难财好转啊。”转而又吩咐道,“只要坚持到七月下旬,事情应该就能有所好转了。”

申秋哦了一声,没有接话。

陈迹其实不希望自己那些下作手段真的有用上的一天,毕竟如今一位权势国公坐镇青州,南方漕运也没理由再阻塞不畅了。山东各府县那点小心思也该有所收敛,也就意味着多多少少会有些粮食往青州靠过来。到时粮价必然要塌方式下跌,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要大吐血。说到底,徐国公入驻青州已经好几日,却一改先


状态提示:第五十七章 齐登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