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族长这些日子实在是被折腾的不行,这会儿直接将心中所想挂在脸上,郑智瞧得分明。
与李族长相反,这几天,虽然辛苦,但在顾遥的带领下,郑智玩得很过瘾。心情好,就不与李族长计较了,反而笑mī_mī地说:“族长若是不稀罕,我与陛下明言后,将吾儿立为世子,可好?”
笑眯眯的郑智,是那样耀眼,照得司南风移开了视线。
李族长年岁很大,反应却很快,他说:“伯爷若是改回李姓,老朽携全族听从伯爷号令。”
这是很大的诱惑。
个人与家族,历来是相辅相成的。郑智目前与其说得到郑家了的支持,不如说得到的是郑世子的认可,但这却不是得到郑氏一族的认可。李家虽然七零八落的,但这七八日考核下来,子弟不乏优秀者。稍加引导和支持,定然是不少的助力。
若是郑智无耻那么一点点的,少不得要答应了。只可惜,郑智收起笑意,看都不看给出极大支持的李族长,道:“族长莫要开玩笑了。郑某姓郑,子子孙孙都姓郑。”
李族长长叹一声,转向另外两位:“麻烦二人不要将方才的话传出去。”
司南风主动道:“族长放心,司某知晓轻重。”
他都这么说了,县丞赶紧道:“下官对天发誓,定不将此事说与第二人。”
“那么,开始今日最后的比试吧。”郑智如是说到。
同样挑了十名旁观者,三十二位参试者,轮流进入草房,进行两轮很简单的射击。一是自己做靶子,顾遥做射箭人;一是郑智做靶子,参试者射箭。此刻的顾遥,头发高高盘起,一身劲装,却明显是个女子,长相气质甜美的年轻妇人。
每一个进来的人,都会听见顾遥地自我介绍和安抚:“不要怕,我练箭二时年了,准头还可以。”
谁信啊!你也就二十出头吧?还能没桌子高就开始练箭了么?三十二个人,泰半人不信,另有一部分人强作镇定,只有两个人真正的从容。
事实证明,顾遥的箭术真的不错。
三十二人比完,所有心中明白,只有那俩人才有资格进行最后的比拼。李景隆的嫡长孙李京陌、李景隆三弟次孙李文苏。
顾遥心中已有了人选,可惜,明日还要比一场。
奋笔疾书,修改了下下剩三十人的一些建议后,顾遥退了出去。下剩的,就看那人会不会照着自己预期的来了。
最后一日,只剩下两名参试者。
场地空了很多,顾遥却只售票八十张,有,且仅有前八日作为旁观者的那些人,才能进来观看。本人可不参加,但票不得外送。
单票售价也很高。
最终,只有四十余人成功做到了旁观席。巧合的是,这四十余人,或多或少,有过行伍生涯。最终,这些人耳闻目见了一场军事教学。
郑智结合永乐七年淇国公兵败漠北一事,处处留白,最终问两位参赛者:“李家如今的境地,同当年有点相似,从实际出发,作出你们的选择吧!做那唯一的一人,亦或者,放弃。”
李京陌看了眼面色凝重的从弟,从容起身,道:“掌管李家,或者说,在祖父以后,重归朝堂确实很难。但如同昨日一般,无所畏惧,才能勇往直前,放弃是不可能的!这是我的选择。”
众目睽睽一下,李族长频频颔首,可见对李京陌的回答很满意。比如当年,藩王实力再强,又能敌得过国军?当年的李景隆,若是有这般锐气,哪会儿让燕王摘下王冠?没有燕王称帝,李家哪会儿被火烤?只这话,老人家不敢说。
另外一边,年仅十八岁的李文苏,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道:“我选择,弃。”
拼尽全力参赛的李文苏,还有个兄长等着他去营救的李文苏,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
李京陌尚未来得及欢喜,就听李文苏道:“勇往直前的淇国公,葬送了大明十万军人。这便是空有勇气的结果。大明开国六十年,李家风光了五十年。风光的背后,却不是勤勤勉勉的上进,而是运气。李家,需要合族努力,像这一次一样,名为考验,实际给出了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建议,给出了很多帮助。而不是,一人空得一个机会。”
李京陌犹不知自己已败,还在那里喋喋不休:“苏弟所言甚是。今后,我一定会注意这一方面。”
郑智没说哪个过或者不过,追问了一句:“额外问一个问题,你们昨日不露惧色的原因是什么?京陌,你先说吧。”
被点名的李京陌不大情愿,却不得不道:“我之前就知道,伯爷和夫人,都是弓马娴熟之人。夫人不会射伤人,伯爷一定能躲得过所有意外之箭。”
李文苏则道:“我对自己的箭术有信心,定然伤不到伯爷;至于做靶子,我对伯爷和族长也有信心,你们不会让我们受伤。夫人若无对应箭术,你们不会让她拉弓。”
听完二人之言,郑智先问族长:“您的意思是?”
“我,选四十九。”
十九是什么?李京陌目露茫然,李文苏则抱拳致谢。
“李文苏,合族排行四十九。”望着李京陌,李族长好心补充了一句。
郑智这才问别人,还问了四十位旁观者的意见:“你们呢?”
我们?
只能是李文苏啊!再一次,旁观者无比统一地想着。
郑智听完大家的意见后正色道:“诸位都是和李家有过往来之人,既然择了年轻苏少爷,还请大家今后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