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的时候,小青是想着怎么能让济公和封舟打一架,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没想到,被人吹上天的灵隐寺圣僧济公,竟然数招之下,便被蚌精祭出的血丹给打倒在地,只能撒腿就跑。
于是小青便把击败封舟的希望寄托在拥有血丹的蚌精身上。
哪想到蚌精自身法力地位,虽说能突袭击败济公,但是遇上上来就全力以赴的封舟,只能含恨败北。
“连那枚血丹都不是封舟的对手,一度还被他掌握在手中,那这封舟的实力,得多厉害?那本姑娘,岂不是没有报仇的希望了!”
一想到这里,小青便感到如丧考妣。
刚才还一度生出夺取血丹的心思,也就此烟消云散。
拥有这枚血丹,也无法击败封舟,但偷取它又有何用?
看到蚌精明珠回到屋里,明知道她已经身受重伤,小青也熄灭了杀妖夺宝的念头,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
封舟踏步而行,漫步在西湖边上,心中并没有多么高兴。
虽说蚌精明珠用那血丹击败了济公,而封舟又击败了拥有血丹的明珠,还一度将那血丹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封舟却清楚地明白,无论那枚血丹有多厉害,要想击败蚌精还是轻而易举的。
与其说济公输给了那颗血丹,倒不如说济公输给了自大。
因为一个小小的蚌精,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拥有这么强大的内丹,所以他也无法彻底的驾驭它。
蚌精可以凭着信息不对称,利用济公对于那枚血丹的轻视,上来直接把济公击倒,但却无法彻底击败济公。
哪怕济公此后对她百般相让,也是因为他估计血丹背后的主人。
而封舟已经观摩了刚才济公与蚌精的一战,自然不会重蹈覆辙,是以一上来就全力以赴,同时利用自己法宝突然袭击,以至于短暂的掌握了血丹。
但封舟心中明白,连济公都知道暂退一步,以免招惹背后的大佬,他当然不会瞎逞能,过早的得罪佛门。
根据他的记忆,似乎这枚血丹背后的真正主人,是佛祖座下的某位大佬,连降龙罗汉附身的济公和尚见面都得磕头下跪,想必地位崇高、法力强大,封舟自然不会轻易招惹。
没有靠山,没有后台,自身又没有超强的实力,当然不能随意出头了。
不过刚才一战,封舟也得到了一些好处。
那血丹被他握在手中之时,涌入了海量的灵气,不仅默默凝练着气血能量,同时还在滋养强壮体内筋骨血肉还有五脏六腑。
封舟是道门修行者,但是对于吸收海量的佛性灵气也毫无排斥。
这修仙和练武略有不用,前者更重要的事一种人生体验和人生态度不。
自从佛门传入中华以来,迅速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有了新的发展。
而华夏文明吸收佛门文化,对于道门和儒家,也有不小的进益。
具体到修仙者,那更是无所谓了。
大多数修道成仙之人,本来就没有太多的一脉相承之人,大多数都是涉猎多门,触类旁通,方成大道。
事实上修仙者也不需要太高的道德水平,即便是杀人夺宝,也能修成正果。
以至于很多修仙者动不动喊着要一个逍遥自在、只手遮天,谁不让他逍遥,念头就不通达,念头不通达就要杀人全家。
像封舟这样的不杀人夺宝,没有因为别人态度不好就要杀人全家,也不会因为人家说他没有佛缘就要屠寺灭佛,他所做的,只是杀戮一些公认的罪大恶极之辈而已。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真正的罪大恶极之辈都在朝堂上呢,偏偏他们有王朝气运,只能自相残杀,而不能被封舟这样的修道者杀戮。
因此,封舟吸收一些佛门灵气,那是绝对可以挺直腰杆,大大方方的去做的。
事实上,佛门也是广纳百川,有教无类,连魔门弟子都能轻易获得高职称。
《大般涅槃经》第七卷中记述:“佛告诉迦叶:‘我进入般涅槃七百年之后,魔王波旬会逐渐破坏我的正法,如同猎人却穿着法师的衣服。魔王波旬也是如此,装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样子,也能化作须陀洹身,直到化作阿罗汉身以及佛的色身。魔王用此有漏的外形装作无漏之身坏我正法。’”
如今是南宋年间,佛祖涅槃已经接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波旬的徒子徒孙们就能混入佛门以有漏的外形装作无漏之身,甚至化作阿罗汉身了。
所以封舟吸取一些佛门灵力,根本无足轻重。
当然,他再狂妄,也不敢夺取那枚血丹,因为这样会招致很大的因果,不是他封舟目前所能招惹的。
不过大的因果不敢招惹,小的因果却是无所谓。
比如刚才躲在背后的那条青蛇,若是还敢出来惹事,招惹了他,封舟不介意再让她受到一些打击。
……
临安府城外的官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透着十分的繁华……
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一行人马十分引人注目。
一群骑马护卫,各个身材高大,体格雄健,约莫四五十人,簇拥着三辆装饰豪华的马车,缓缓走进官道上。而沿途的卫兵似乎已经接到消息,根本没有检查,直接放行。
要知道大宋缺马,赵构重建南宋之后,更是连理论上的养马地都没了,所以马匹是十分稀罕的牲畜,大部分有钱人出远门都骑驴。
因此见到这队人马,明眼人一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