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迷雾

霍青林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成为一个武人。将门之后,五代武勇,出了四位车骑将军,世人都说那车骑将军印就是霍氏的家传之宝一般。

只有到了霍青林的父亲那一代,因为先天身体较弱,出不得战场,即便如此也官拜了兵部尚书。

正因为父亲缺憾了一辈子,才对霍青林教导得额外严厉,期望也额外的高。他父亲曾想方设法让霍青林归于慕云氏的门下,让儿子能受了慕云兵法的真传。

时值慕云三太师尚在人世,慕云铎只是百般推辞,嘴上说得客气,说霍氏兵法与慕云氏兵法各有千秋,不用另投师门,实则是不想将慕云兵法授于外人。然而霍氏求得急了,慕云铎很难拂了面子,只得改口应允可让年龄相仿的儿子慕云佑与霍青林可私下切磋些用兵之道。

不料霍青林的父亲心意坚定,又肯搁得下脸面,竟然让霍青林对慕云佑行拜师之仪!要知道,霍青林比慕云佑还大了一岁。这件事算是给足了慕云氏面子,也足见霍氏的执著。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霍青林与慕云佑相交时日颇久,但所受指点只限皮毛。并非慕云佑藏了拙不肯相授,只是这霍青林虽然武勇过人,于兵法造诣上却资质平平。

兵谋之道,不像是武艺可以熟能生巧,可以日积月累。悟性不够,便难以随机应变。

霍青林用兵,稳扎稳打有余,奇谋鬼策不足,与用兵诡谲四字实在是相去甚远,这本来就已与慕云兵法的宗旨背道而驰。

所以尽管霍青林对外一直以承袭了慕云兵法为荣,但实际上他心里也很清楚,除非是慕云佑将某个计策原原本本地传授于他,不然他还真不会用,譬如这次的奇袭之策。

不过霍青林也绝非庸碌之辈。十几年间,四周的邻邦小国时有越境骚动,多数是他与叶知秋的礼部一唱一和,先礼后兵,才使得苍梧国恩威并施,各国来朝。

且霍青林麾下的青锋大营里都是些经验丰富的战场老兵,论战斗力还在之前韩复的淞阳大营之上,只不过韩复手中有个靠巧技奇兵作战的神机营,才与霍青林撑得五五胜负的局面。

霍青林为温帝看中的,还有个“忠”字。自从姐姐嫁入宫中成了惠妃,霍氏与皇室的关系越发紧密。

虽然温帝只有李重延这么一个皇子,并非是霍氏之后,但李重延的母妃早已病故,这使得各宫后妃在储君的眼里变得没什么亲疏分别。这样一来,未来自然是手掌兵权的重臣霍氏更容易近君之侧。所以霍青林对皇嗣一事,额外用心。

此时的霍青林正在船头,观望着远处的瀚江入海口。

两日前,温泉水冲融了江边的冰层,苍梧暗中督造的三十三艘舰船已悉数重新入水。其中霍青林领了十八艘舰船,每一艘的规模都是相当于碧海虎头舰或以上的级别,声势浩大。

正因为如此,霍青林清楚接下来的行军至关重要。既不可离东岸滨州太近,又不可出海太远。他知道在入海口附近的海域中颇有些无人之岛,船上的补给虽然足够三个月,但能够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在途经这些海岛时,看看有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以防突如其来的风暴。

突袭之战,也许会是自己戎马生涯中最紧要的一战。成则名垂青史,败则自毁功名。

霍青林在脑中反复地思索着慕云佑当时提到过的每一个细节。他觉得并没有什么纰漏,至少在出了海的这五日行程中,慕云佑当初也没有交代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是几个无人的小岛,照常行军就是了。

逆流,寒风,孤军,急行。

霍青林命所有的船舰两两列队,前后紧随。

阴灰的天空与海面已经连成了一色,仿佛看不到尽头。

苍梧国的士兵惯于山战、路战、平原战、攻城战,却独不惯水战。光是站在甲板上能勉强忍住不吐,就已经够好的了。

这是青锋大营最薄弱的时刻,也是最需要提防的时刻。

所以慕云佑才会选择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路线作为掩饰行进的手段。

明明是白日里,天却阴得犹如傍晚时分。霍青林在灯下看着地图,心里暗自琢磨着。

六座孤岛已过去了五座,还剩下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座------梅陇屿。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二章 迷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