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我为国家修文物>第822章 孔子衣镜 (第一更)

“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一直在一旁盯着的颜文聪和熊嘉正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脸上满是震惊。

这时候,向南和卢国强也清理完了手里的青铜器残片,听到陶勇的话后,连忙到洗手池边洗干净了手,拿过一条干毛巾擦了擦手,一边往这边走,一边问道:

“陶老师,您怎么知道是孔子和颜回的画像?”

“你自己过来看。”

陶勇回头瞥了他一眼,抽出手来指了指工作台上的一块残片,“这画像下面有标注的。”

“啊,老师,这块残片上面还有字。”

陶勇话音刚落,在另一边清理漆器残片的路博飞忽然也开口说道,“这不是什么屏风,是衣镜!”

“是衣镜?”

熊嘉正一愣,他邀请的那几位考古专家都还没赶过来呢,没想到才清洗了一小部分漆器残片,就已经确认这些文物残片是属于什么器物了?

“那几位考古专家还要从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赶过来,估计还没这么快呢。”

颜文聪看了一眼熊嘉正,笑着说道,“要不,咱们先看个新鲜?没准还能认出是什么文物呢。”

“先看看吧,颜处先请!”

熊嘉正也是一笑,伸出手示意了一下,待到颜文聪往那边走时,他也赶紧跟了上来。

“如果是衣镜的话,那就可以解释了。”

向南看了一眼路博飞手中的那块残片,笑着对颜文聪等人说道,“从以往古墓中出土的衣镜可以知道,古代的衣镜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镜掩(盖)、青铜镜,以及镜框。镜掩和镜框一般都是漆器。”

顿了顿,他抬起手指了指卢国强那边,又说道,“我跟卢老师刚刚清理的青铜器残片,我也注意观察了一下,残片的边缘厚度在1.2厘米,整个背面为素面,有五个长3.8,宽2,高1.8厘米的半环状钮,应该是用于将整面青铜镜固定在镜框上的。”

向南这么一解释,在场的几位专家基本上都有印象了。

实际上,1978年在齐鲁省临淄窝托村发掘的西汉早期某代齐王墓的五号陪葬坑中,曾经出土了一面矩形铜镜,在其背部也有五个半环状钮,但铜镜的背面有浅浮雕连弧纹、柿蒂纹和夔([kui])龙纹。

向南所清洗的青铜器残片的背面尽管没有浮雕,不过也有五个半环状钮,也足以说明这就是一面青铜镜了。

“如果文字不足以说明,那这个就足够证明,这整套文物,的确是衣镜了。”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陶勇又小心翼翼地将一大块漆器残片轻轻托放在工作台上,他笑道,

“大家来看,这块残片,应该是整个衣镜的镜框上半部分,在残片的顶端还残留了两个类似铜钉状的物件,应该是起到将镜框固定在镜框上端的横木上的作用,不过很可惜,这些残片之中,好像没有发现固定衣镜用的横木或镜架。”

“嗯,从陶老师发现的这几块漆器残片,以及向南在青铜器残片上的发现,再结合博飞清理出来的漆器残片上发现的文字,应该可以确定,这些漆器残片以及青铜器残片,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件衣镜。”

西江省博物馆业务副馆长熊嘉正,也是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此刻他在见证了确凿的实物和文字之后,很稳重地肯定了大家的发现。

随后,他又回到了之前漆器修复专家陶勇提到的重点,问道,“陶老师,您之前说的孔子和颜回的画像,是在哪块残片上?”

“这里!”

陶勇抬手指了指几块已经按照残片断茬暂时拼合在一起的残片,笑道,“我刚刚仔细注意了一下,博飞清理出来的,应该是镜掩残片。”

“镜掩残损得比较严重,已经破损成几十块了,上面大部分图案和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只有比较大的两块还能辨识。镜掩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也都有彩绘和墨书文字。”

顿了顿,他又抬手指了指路博飞刚刚清理出来的那块漆器残片,解释道,“刚刚博飞发现的文字,实际上就是其中比较大的一块镜掩残片正面上的墨书文字,‘新就衣鏡兮佳以明’。”

向南和颜文聪、熊嘉正等人探头过去仔细看了看,镜掩残片正面上的文字,主要是对衣镜的功能以及上面的图案内容进行了描述,而彩绘图案则主要是仙鹤、朱雀等吉祥物。

向南朝路博飞示意了一下,路博飞又小心翼翼地将两块较大的镜掩残片翻了一个面。

“这是……”

两块较大的镜掩刚刚翻了一个面,由于向南正站在路博飞的正对面,看到反面文字都是倒过来的,一时间还没理顺过来,颜文聪却是已经看清楚了,忍不住大吃了一惊。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了站在他一旁的熊嘉正,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颜处应该没有看错。”

熊嘉正也是表情严肃,他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卢国强,说道,“这上面记载的,应该是孔子生平,那画像大概率就是孔子了。”

“嗯,这画像上的两个人物的头脸部位虽然模糊不清,但下面都标注了画像的名字。”

卢国强也是个挺稳重的人,他伸手指了指工作台上的其中一块残片,说道,“这两个人人物,分别是子张和曾子,画像旁边残存的文字,是孔子弟子的传记。”

颜文聪立刻问道:“陶老师,那孔子画像是在哪儿?”

“我正要说呢。”

陶勇笑呵呵地说道,“我刚刚说了,博飞那边的是镜掩残


状态提示:第822章 孔子衣镜 (第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