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我为国家修文物>第四百一十三章 五彩瓷器 (更新完毕)

“这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五彩九龙纹小瓶?”

向南拿着古董盒子里的瓷器残片,仔细地看了几眼,随口问道,“这应该是一对的,碎了其中一只?”

“是,是一对的,这是其中一只。”

田间满脸惊讶,虽然他也能看出这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五彩九龙纹小瓶,可也要将这些碎瓷片拼出个大概来,才能确定,可向南仅仅只是看了几眼就能得出结论,不愧是大专家。

虽然惊讶,但他也不忘回答向南的问题,他连连点头道,

“这只清雍正五彩九龙纹小瓶,是本地收藏家詹姆斯先生的。”

“他本人没来,我怎么敢修复?”

向南皱了皱眉,将手里的碎瓷片放回到盒子里,解释道,“我这边的修复单据,可是要物主签字的。”

这是定规,并不是向南的发明,有了物主签字认可的修复单据,也免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事后找麻烦,这也是众多的古玩店为人修复文物时,用惨痛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

田间虽然人在米国,但本身就靠着修复华夏古陶瓷为生的,自然没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下便笑道:

“向先生放心,我已经取得了詹姆斯先生的委托,全权负责这只清雍正五彩九龙纹小瓶的维修事宜。”

说着,便拿出一份打印的委托书出来递给向南,向南瞄了一眼,看到下方的签名和日期后,便没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了。

五彩瓷器,产生于北宋晚期,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焙烧而成,其特点是以釉上彩的装饰方法。

何谓五彩瓷?

据《陶雅》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

《饮流斋说瓷》认为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

蓝彩呈紫灰色,彩层特别厚,彩的四周有一层光晕。

该种现象是别的蓝彩和或其他色调的彩色中所没有的,因此,在古瓷鉴定上常常作为康熙五彩的特征。

而向南手中的这件五彩九龙纹小瓶,单单从瓷器残片上看去,就能看出其色泽鲜艳,瑰丽多彩,龙身躯体肥壮,五爪刚劲,陪衬有云纹、宝珠火焰等纹饰,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

“这应该是一件清代雍正年间早期的五彩瓷器。”

向南认真地拿过一块块瓷器残片,看了一番,在心里面下了定论。

尽管《陶雅》中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但瓷器特征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传承中慢慢改变,最终形成统治者所喜好的风格。

“向先生……”

看到向南在认真观察这些瓷器残片,一开始田间不敢有所打扰,此刻看到他脸上的神情似有些放松,便立刻小声开口道,

“这是詹姆斯先生提供的华夏文物,他准备用这个来抵修复费用,您看……”

尽管这件华夏文物是田间自己提供的,可他不得不将它说成是詹姆斯的。

此刻的田间,心痛得无法呼吸,却还是有些提心吊胆——

要是向南对这件文物不满意,那可怎么办?

“哦?这就带来了?”

向南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欢喜,没想到这个詹姆斯居然这么痛快,连修复都没有开始修复,就先将“修复费用”给带来了。

他点了点头,伸手接过另外一个古董盒子,淡淡地说道,“我先看看。”

打开盒子,向南眼睛一扫,发现里面装的是一函古籍,封面上写着《史荟五卷》的字样,顿时就来了几分兴趣。

将这一函古籍从盒子里取了出来,向南才发现,里面一共有十册线装书,书籍的纸张采用的是白棉纸。

《史荟五卷》,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所著。

说范晔,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后汉书》,估计很多人就知道了。

这《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作者就是这范晔。

向南抽出一册古籍来,翻了几页,发现这一版本的《史荟五卷》,是明万历刻本,由明朝末年的史家王家植所批点。

随意地翻了翻,他心中忽然一阵欣喜,但向南并没有将心中的喜悦表露在脸上,随手将这一函《史荟五卷》放回盒子里,重新盖上盖子,这才看向田间,说道:

“这会不会太贵重了些?”

“不会,不会!”

田间连连摇头,心里也是大松了一口气,事实上,他看到向南一直都是面无表情的模样,心里还担心向南对这套古籍善本不感兴趣呢,要真是这样,那他也变不出第二套来了。

如今向南没有挑三拣四,他已经很开心了,他一脸诚恳地说道,

“只要向先生您喜欢就行,詹姆斯先生手里还有其他残损文物,还要劳烦您呢。”

“那我就不客气了,多谢田间先生。”

向南笑了笑,一点也不客气地将那个古董盒子收了起来。

田间摆了摆手,笑道:“您太客气了。”

说起来,这套《史荟五卷》市场价值并不高,当初田间从一个小型的拍卖会上拍下来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三章 五彩瓷器 (更新完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