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加盟的坞堡主都在用仰视的目光看着徐世杨。
而徐世杨也在打量着他们。
略有些不同的是,徐世杨是在考虑用什么态度面对这些新加盟以及以后可能会“新加盟”进来的其他坞堡主。
按照以往他的想法,最好当然是通过利益交换,把所有这些人都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以自己为首,紧密的联盟。
而非徐睦河所做的那样,强行吞并,人为制造联盟内部隔阂。
徐世杨更是不想打现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战争,在他眼里,江北的所有汉人都应该团结起来,毕竟大家都已经这么惨了,也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救亡图存。
他原来的那个位面,历史上两个重大转折,一个明末不就是因为抵抗鞑子的各势力之间不团结甚至习惯性内斗,结果让鞑子占了天下。
而三百年后,那个伟大的党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却选择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御外辱,从而取得辉煌的胜利。
两个重大历史阶段不同的结果,一直影响着曾经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徐世杨。
他也曾经畅想过,即使没有超越时代的帮助,另一个位面的明末,若是晋王、延平郡王以及李来亨等闯系余脉能团结一致,未必不能挽天倾。
然而,他们就是无法团结一致,甚至互相之间还是隐隐的敌对关系,这不仅严重消耗了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抗敌势力,还让敌人获得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徐世杨不认为自己的部队能成为另一个时空的tg那样能顶着世界第一空军硬撼装甲部队的轻步兵巅峰。
因此他更加希望避免出现明末那种外敌环肆,自己却还在内乱的可悲场面。
这是徐世杨之前所有政策的基础,为此他尽可能避免发动一场统一战争吞并其他坞堡,直到徐家的前任家主,自己的大伯投敌罪证确凿,他才逼其退位,即使这样他也还留下了长房系统的几个兄弟。
之后扩大地盘的时候,他也是选择组成联盟,让联盟内的其他土豪家族也能获得一些利益,以便维持这个联盟的团结。
这个政策执行起来,扩张速度慢的惊人,但徐世杨自认为自己避免了内战消耗,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今天见到这些外系坞堡主之后,徐世杨发现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偏差。
比如说,他总是以为,对相当于一个小军阀的坞堡主来说,维持自身的独立性本身就是最大利益。
强制他们加入一个联盟,并且要求他们按统一标准行动,应该拿出很大一份利益来进行交换。
但徐睦河的做法与徐世杨的想法完全不同,他给外系坞堡主的交换条件,其实是:加入我,我才不会消灭你,不加入我,我就会主动攻击你。
结果,现在看起来,成果居然不错。
徐睦河凭借战胜鞑子的威名召集全青州的坞堡主,这就真的来了大半,如果不是青州北部坞堡主听到消息时间晚,徐家定的时间太急,他们可能也不会成为青州军的敌人(徐世杨高度怀疑老爹这么做是故意制造一个敌人)。
之后的战争中,新加盟的坞堡主进展不顺,徐睦河又杀鸡儆猴写灭了联盟内十几个坞堡主,其他人居然也没有明显的反抗。
徐世杨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江北十几年的混乱,造成大部分人宁愿接受一个暴君也想要和平的缘故?
毕竟,去过江南的徐世杨看的很明白,江北坞堡主的生活,可能比江南中小地主还要差许多。
那句矫情的话是怎么回事来着?
最差劲的统一也比最好的分裂强?
感觉互相打量的时间差不多了,自封青州节度使的徐睦河第一个开口问道:
“世杨,急着召集大家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父亲,还有在座的诸位。我刚刚从江南回来,在这里,我想大家宣布几个消息。”
徐世杨结束思考,站起来大声说道:
“第一,江南发生一件大案,鞑子派往朝廷的使节团50多人已经被人全部杀死。”
现场顿时一片嗡嗡声,所有人都在猜测,这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突然之间就变得这么生猛了,杀鞑子使节?
这真是朝廷能做得出来的?
不过,一些反应比较快的人,立刻抬头看向徐世杨。
要说杀鞑子,眼前这个年轻人完全可以说是目前的大周第一吧?
而且,他刚刚从江南回来……。
徐世杨却也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继续说下去:
“不管朝廷怎么想,接下来鞑子有可能疯狂报复,我不敢确定鞑子能杀进江南,但无路如何,我们在齐省都算是首当其冲。”
“做好准备吧,准备迎接十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鞑子进攻!”
……
北方。
由于距离的原因,地处辽东的金国仍然不清楚江南发生了什么。
金国皇帝和女真贵族们从使节团那里得到的最后一个消息是,大周已经基本同意了和亲的提议,只是双方在陪嫁的人口方面仍然有些争执。
好处是钱的方面已经完全没问题了。
即使是那些叫嚣着要北伐收复中原的主战派,现在争取的似乎也只是先把岁币运过来,之后再讨论和亲陪嫁人数问题。
这种明显拖时间的小伎俩有用吗?
当然没有,拖时间是要有能改变局面的实力,那才有意义。
比如说,对大金,由于有了210万贯两匹(包括和亲陪嫁的50万)的财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