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说文化产品与普通商品不一样的地方了。普通商品的文化因素较少,面向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具有容易标准化、批量化和全球化生产的特点,产地与消费地可以完全分离,遍布世界的华国制造,大多数就是这样专门面向目标国生产的商品,在欧美市场上出现的华国制造,通常都是依据目标市场的标准量身定制的,往往都打的是欧美品牌的标签,与在华国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并不是一回事;而现在随着华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些商品的生产地又在进一步向更低成本的国家移动。相反,文化产品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与群体的文化取向和习惯关系密切(往往还有语言障碍的加成),使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大多数时候,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应该来自同一文化群体;其次,文化产品通常都具有极好的复制性,印刷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的复制成本不断降低,这就意味着具体的文化产品中,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也就不像普通商品那样有跨地域生产的需要和动力。
最后,确实有一些文化产品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传播,这种传播,除了前文说到的,文化市场的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的势差的影响之外,就往往需要国家形象和意识形态加成了。在这方面,毋庸讳言,华国的文化产品处于相当尴尬的位置,世界,也就是大部分国人在意的西方世界,对于华国的印象是偏向负面的,安利一下我自己的回答,为什么外国人普遍不了解华国?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在当前这个阶段,在华国文化产业距离满足自己国民的文化需求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时候(看看国产剧与英美剧的口碑差距,看看中超与英超,的差距),讨论华国的文化输出实在是勉为其难,为时尚早,这不是哪个具体的策略或是生产者的错误,而是大势使然。华国的物质条件的改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文化的发展需要时间,就跟芯片的发展一样,战术上要努力,战略上急不得,任重而道远,对于文化产业的人们来说要努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加强学习提升眼光品味,就是在为华国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了。
华国很难。
本身自己就在转型,花费大量心思来寻找自己的节奏。
这节奏的意思,就是如何疏导自己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影片和文化价值观的商业价值。
打个比方,价值观就是说教,就是苦涩无味的白开水。
商业价值就是可乐。
一个女人一把枪,各种曲里拐弯的剧情,光屁股女人,以及枪杀和法术杀。
但这种东西,对于塑造合格的人民,毫无用处。
甚至会把人带偏的啊。
晚上的时候,王剑拿着自己那份儿水和食物,跑到了使馆的楼顶。
这里的楼顶修缮的不错,青瓦楼台下,可以看到远处的情景。
晚上的时候,会放电视剧给秘境的人看。
可以理解的是,秘境是没有发电厂的系统给予全民供应电能的。
这既是能力上不足,也是故意如此吧。
如果给每一个老百姓发电视机,发电脑,就意味着他们有了自己有的选择可以进行娱乐,逐渐失控啊。
当然了,按照龙亦菲所说,这里可也是来过不少剧组的。
毕竟是汉代秘境,保留了许多汉代建筑物和器物,自然被作为热门的时代,被剧组们喜欢。
当然了,那些剧组想进入秘境拍片,也得是层层筛选的,甚至都是秘密取景。
其实,如果秘境人肯放开边界,成为华国的一部分,那么其实甚至不需要提供太多的利益,秘境本身形成的许多东西,就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利润增长点。
比如这里的温度和气候。
没有冬天冷酷,没有夏日的炎热,温暖适宜居住。
如果可以天下太平,把这里作为旅游胜地、高档农产品出产地,以及高级养老地,可绝对是最棒的选择,秘境是完美的,人造的小世界啊。
就怕但是。
这里的人未必好。
王剑不禁对于秘境的传说比较好奇了。
按照之前的推测和说法,上古时代,蚩尤失败了,逃亡了,带着自己的一部分部属,以某种危险的法术仪式,开启了这条道路,进入了这个被上神赐予的庇护所,藏在那时刻等待着杀回来。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一些奇异的传说而已。
但很怪异的是,每次某个王朝灭亡,总可以有一部分人逃亡到某个秘境。
好吧。
今天放映的是龙亦菲的电影。,
这是一部古装片,龙亦菲早期电影,大女主戏,从头打到尾,可以说是剧情一塌糊涂,但是在死忠粉丝狂热购买下,也登上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秘境喜欢播放华国的古装片,这可可以理解,尤其是各种显示华国很乱,秘境很好的电视剧什么的。
在新长安城,大概其有几十部大型放映机,可以同时开始播放电影电视剧。
这也是他们控制人口的方式吧。
不是有那么一个笑话吗,说某个村子的计划生育一直很成问题。
于是有记者去采访。
村长:“村里的计划生育难度一直很大。”记者:“为什么?”村长:“两年前村子旁修了条铁路,每天早上五点的时候火车准时经过。只要汽笛一响,全村人就都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