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宋猛虎>第二百九十八章 这事,做得不亏

冠帽,带在头上其实不舒服,但是时间久了,戴着戴着应该也就习惯了,以后若是当官了,帽子更是必不可少的,宋朝正式的帽子,称之为幞头,“幞”音同“府”。

戴帽子的传统,其实很久了,但是幞头这个式样,大概是从隋朝开始的,古画里明朝之前的汉人,都会戴幞头,有软幞头,圆幞头,也有硬壳方幞头。

宋朝在官帽的形制上,又有区别,官帽多会在左右加很长的帽翅,就是画像中帽子上左右出来的那两根像翅膀一样的东西,走起路来还会左摇右晃的那种。

之所以宋朝有了这么长的帽翅,那是因为皇帝不想看到朝堂上的官员左右交头接耳,所以加了长长的两根东西,朝堂上列班站好,若是左右交头接耳,帽翅就会打到别人,皇帝在上面也会一眼就看到哪个人在交头接耳。乌纱帽这个词,也是从这里来的。

君子要行得端走得正,为了这一点,古人的礼节有很多,可不仅仅是帽翅这么简单,比如古人佩戴的环佩,就是腰间挂一串玉佩,如风铃一样,若是走路走得端正,环佩的声音就会有节奏而好听,若是走快了,或者左摇右摆了,环佩就会一通乱响,这就失了礼节,环佩就是在提醒你好好走路。

因为腰间环佩还发生过一些好玩的事情,明朝曾经有一个臣子,不知怎么的,自己的环佩就与皇帝的环佩挂在了一起,解都解不开,又是朝会之时,又不能失礼去解,吓得这个臣子差点当朝昏过去了,也因为这件事,这个臣子差点命都没有保住,不过最后还是没怎么样。

乃至于皇帝冠帽前后珠帘,也是这个作用,时刻提醒皇帝要端正姿态,不能左歪又斜,要一直保持威严,否则帽子前的珠帘也会左右摇摆,还会叮当作响,这也就失礼了。

可见在古代当一个君子,要求是多么的高。

冠礼,就是成人礼,带着幞头出门的甘奇,从此就是成人了,也就因为这么一个帽子,许多事情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甘奇自己内心的变法,还有被人对他态度上的变化。

乃至于对甘奇的称呼上,下人们也会少用公子或者少爷这种称呼了,甘奇从此成了主人,成了爷,甚至成了老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以往汴梁城外甘家村后的这座小土丘,连名字都没有,如今被人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书院山”,似乎还称了景区。

报名进学的人,不可胜数,除了那些世家大族里的族学,哪里还有对所有人都开放的免费学校?

只是这学校的考题有些奇怪,经史典籍倒也考,但是除了这些之外,竟然还考算术,考算术还不止,还考一些奇奇怪怪的题目。

比如:衙门里抓来了一个嫌犯,却发现这个嫌犯竟然是一个聋哑之人,但是此人嫌疑重大,捕头说了一句话,就试出了此人乃是装聋作哑,请问捕头可能说的是什么话语?

这题的答案不必很严谨的去考虑太多,只问衙差可能说出了什么话语让装聋作哑之人露馅,答案当然也不会只有一个,这一题是第三院的考题。

逻辑推理能力,是甘奇很看重的,这也是鉴别一个人是否迂腐最简单的办法之一。

李定在一旁,看到甘奇出得此题,笑道:“先生,此题学生有一答。”

“说来听听。”甘奇笑道。

李定答道:“若学生来问此人,当在其不注意的时候,忽然在他身后大声呼喊吓唬与他,看看他会不会在没有防备的时候被声音吓到。”

甘奇点点头:“也是妙计,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此题只言这衙差一句话语就试出了破绽,该是一句什么话语?”

李定闻言想了想,忽然欣喜说道:“先生,学生又有一答。学生若是那捕头,当把此人解除绑缚,带到衙门堂前,然后与之说上一句,你已无嫌疑,可以走了。说话之时不加任何动作与表情,若是寻常人,必然一时欣喜,躬身作揖,转头而走。如此就露出了破绽。”

“此答甚好,若是寻常人,必然中计。”甘奇夸奖一语。

李定高兴非常,拿着甘奇出的考题,就出门去安排印刷之事,准备去安排考试之事。

这题考的就是甘奇那两三千号学生,这些人都报考了书院,多少人能进书院,就看这题目,只怕十中取一都是难保证的。

好在,甘奇还是会时不时到第一院去开讲,这就算是有教无类了。考进第三院,大概就等于内院弟子了,能进第四院,那就已经是功名在身之人,可以算得上是亲传弟子,这就是中流砥柱。

第四院倒是不用考,有举子功名的,就可以直接进去免费进学。这也是甘奇对于宋朝科举的信任,宋朝科举的考题,还是极为务实的,能考得上的人,就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甘奇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教一些不同的知识与思想,还要开阔这些人的眼界,更要给这些人去灌输一些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考试如火如荼在进行,考上的人,自然高兴不已,但凡进了第二院,就有资格去书馆看书抄书了,笔墨纸砚都由书院提供,这是全天下所有书院都没有的待遇。书馆里的书,对于寻常学子而言,才是这座书院最大的吸引力。

第三院第四院的学生,也有一份工作,那就是免费替书馆抄书,胡瑗的许多书,本身就是孤本绝本,还有一些书是历代先贤大儒做个注释的,这些书不可能直接让这么多人随意翻阅,那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八章 这事,做得不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