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玲和闺蜜离开影厅后,依旧还在琢磨着意犹未尽的结局,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最容易引起探讨。
“我怎么觉得,这部影片我没有看透呢。”翁玲朝闺蜜嘀咕着,闺蜜也点了点头说:“玲玲,苏沁演的很好。”
这下翁玲就沉默了,她不是正儿八经的影评家,对于苏沁的表演给不出评价,但她也知道,电影中的林珊珊的表演,完全能让人沉浸到剧情中。事到如今,她很难再说出苏沁的不好了。
“演技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最后作为叶思彤多年的粉丝,她不甘心地说了句撑场面的话,一旁的闺蜜只是直摇头。
如果说翁玲这样的一开始就对苏沁抱有“成见”的人观影后只是不再发表负面意见的话,网络上关于电影的话题已经刷爆了。
一名账户为“bringner”的人写下了如下的评价:
--这是一部很有内涵的影片,只观看一遍的话,我认为是无法深入体会的。影片的视点一直是以于志远来进行,通过对林珊珊的治疗这件事情推动剧情,且不说最后耐人寻味的结局,这部影片的一些细节可以推测出些端倪。
首先于志远每天起床的时间都是五点三十六分,注意三十六这个数字,正好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三十六号病人》,我个人估计这应该不是一个巧合。
再次于志远每次在面对林珊珊的治疗后,对于林珊珊的情感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原来的陌生,到逐渐的似曾相识,到后面甚至有点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林珊珊,这个过程是自然的。
最后关于于志远的妻子林双双,从人物表现上看是一位完美无缺、善解人意的妻子,对于志远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一次忤逆的情况也没有,这太不现实了,尤其是她明知于志远有失眠,却没有督促他吃药,这和她爱于志远是冲突的。结合双双和珊珊名字的接近,我认为电影中的林双双,只不过是于志远想象出来的妻子。
而影片最后的反转,也证实了这个观点,一直被治疗的是于志远,他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只有靠林珊珊来不断地提醒他,最后才幡然大悟。
陈影帝在剧中表现的很好,苏沁饰演的林珊珊十分出色,出场虽然不多,每次都是点睛之笔,如果说在观影之前我对她拿奖还有质疑的话,看完电影后我只想说:名副其实!
这篇带着分析的文章获得了相当部分的人的点赞及转发。
当然也有持有不同意见的,有个账户为“奇秀子道”的人这么分析着:
--这部电影从直观上看,很容易理解为真正的病人是于志远,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对他的治疗展开,最终他意识到了事实,看到了现实。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个人也觉得从头到尾于志远治疗的就是林珊珊,只是他自己本身也有着严重的失眠症,甚至在这失眠症后面隐藏着其它疾病,于志远一直抗拒着面对这个事实。
而在对林珊珊的治疗中,他不断地被林珊珊所诱导感染,最终导致自己的精神走向奔溃,成为和林珊珊一样的存在。影片最后看似反转,我个人是认为这是于志远错乱的开始。
导演给出的一些细节,只是隐瞒这种推测,对观众们起了诱导的作用,撇开这些“巧合”性的东西,这样的推测依旧是成立的。
这篇从另类观点去看待的文章,同样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有许多分析和评价的帖子。
--这是一部脑洞大开的电影,整部影片没有特效,没有大场面,只是人物的对面谈话,以及日常的行动,但全程高潮起伏,充满悬念,值得再刷一遍。
--我能说我居然没有看懂,悬疑片的类型可能不是我的长项,看了大家的分析后才后知后觉地认为似乎是这样的,给陈影帝和沁沁打call。
--电影非常精彩,画面偏冷整体风格节奏都很好,不愧是拿下法国最佳女演员奖项,苏沁在影片中的表演令人毛骨悚然。
--很难想象国产悬疑片能拍到这个层次的,导演制作精良,画面精致,有好莱坞的风格。沁沁在片中表现的很好,对得起“小思彤”的称号。
--楼上的胡说八道,苏沁光学历拿出来就能吊打一片的影星,这次又拿下法国最佳女演员,名副其实的国际影后,她哪里需要复制叶思彤什么了?
得益于电影的火爆,连带着苏沁和叶思彤的比较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不管如何,以前的苏沁哪怕是谈到叶思彤时候也不会被附带提到,但是到了现在,两人已经被大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观影,网络上对于这部电影的评分一直走高,电影的内容也成了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一,隐约有现象级情况的出现。
国内的各大院线方收到上映率资料后,几乎不约而同地调高了排片率,但就算如此,每场次的上座率依旧居高不下。
电影的票房,除了首映日被一部外资大片压着位居第二之后,随后迅速增长成为第一,整整延续了十几天居高不下。
现象级情况出现后,很多近期准备上映的电影纷纷更换档期,以避开这部电影的锋芒,而同期的一众电影,则是无奈地躺在那里,仰望着这部风靡一时的《三十六号病人》。
一个月后电影的热度依旧居高不下,票房累计已经达到了近三十亿的恐怖的数据!
票房的大爆使得所有参演的演员、导演、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