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中国式秘书>第3部:第十一章

29

教育局遭遇车祸的康局长,依然是躺在医院里的植物人。可是,他的亲属却突然同意免去其局长、党组书记职务。

消息传出,很多人都感觉意外、甚至吃惊,只有苗长林、贾大雄几个人暗自开心。那个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局长胡春来,更是差点激动得欢呼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空出来的这个一把手位置,一定非胡春来莫属。

可是事实上,康局长亲属同意免职,不过是黄一平与赵瑞星共同策划的一个计谋,意在遵照市委书记廖志国的意图,尽早将胡春来逐出教育局,以免他老是在背后与苗长林、贾大雄、于树奎等人联手捣蛋,坏了年底市党代会的大事。由是,教育局长位置之争,必将成为廖志国与三剑客们较量的又一战场。

对廖志国这方面来说,拿下胡春来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而且,此举若是成功,既可收进一步敲山震虎之效,也算是清除掉三剑客的一个重要外围据点,为党代会前彻底降伏对手奠定了重要基础。

前一阶段,廖志国利用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配置、海北县委班子调整两大契机,对苗长林、贾大雄、于树奎们实施了突然且精确之打击,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方面,在市委组织部这个重要阵地上,赵瑞星作为一根锲子,牢牢钉在贾大雄的要害之处。赵氏凭藉过人的手腕与智谋,依托在组织系统的深厚基础,高举市委书记廖志国这杆大旗,与黄一平彼此呼应,先后将组织部内一批中坚力量争取过来。经他一番威胁利诱、软硬兼施,就连几个过去被贾大雄视作铁杆亲信的处长,都开始首鼠两端、脚踩两条船。因为这些人知道,在市委书记与组织部长的权力斗争中,鲜有后者轻易取胜的记录。

另一方面,组织部阵地的成功易帜,使廖志国这个市委书记开始真正掌握人事大权。很快,在事关海北县委副书记的配备问题上,成功打翻了于树奎的如意算盘,令其遭遇了一次彻底失败副书记的最终易人,不仅折损了宣传部长林松这员大将,而且凭空招来两个新常委,其中那个许海卫更是成了于氏死对头。最为要命的是,于树奎吃了大亏,却还无处诉说,只好打掉满嘴牙齿含血吞。

当然,反对派阵营在遭受到重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强力反弹,其报复与反击越来越近乎疯狂。

前不久,省委梁副书记的秘书马处长,先后交给黄一平一批匿名信复印件,皆经过中央和省里有关领导批示,虽然没有严厉措辞,不是那种坚持要求查处之类,却也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所谓加强教育、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等,表面指向模糊,其实意含不满,也可以理解成要求查处。更何况,这种举报信见得多了,难免会引起某些敏感领导的关注,或者在其头脑中形成三人市虎的印象,将为日后的提拔任用留下长久隐患。

最近一段时期,或许是受到组织部与海北事件的刺激,又有更大批量的匿名告状信,台风一般刮了起来,不仅在中央、省级机关形成普遍覆盖,而且还刮向阳城市党政领导、机关负责人和老干部。信的内容虽然依旧老调重弹,可罗列罪状、故事、细节却是越发骇人听闻,大有不将廖氏拉下马势不罢休的样子。一时间,有关廖志国弄权谋私、生活腐化的传闻,又如火后野草、雨后春笋一般复归旺盛。

与此同时,以于树奎、胡春来为主的两大战将,一个把守县区,一个活跃市区,再次赤裸裸跳将出来,公开向廖志国开火宣战。尤其那个教育局常务副局长胡春来,本就个性张扬、自视清高,加上短短几年间,先有晋升局长受过阻拦,再有鲲鹏馆打乱其施政规划,后又在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一事上遭到抵制,早已积下万丈怒火。何况,他的背后还有苗长林、贾大雄、于树奎三剑客一手撑其腰,一手煽其火,更是加剧其对廖志国的愤恨。他也知道,在阳城这块地盘上,若是不将廖志国赶快逐出去,而让其再在市委书记任上干几年,那么自己的政治前途必将一片灰暗,乃至永无翻身之日。因此,在反对廖志国的问题上,他之气急败坏、上窜下跳便不难理解,充当急先锋也势在必然。

胡春来反对廖志国,比之苗长林、贾大雄、于树奎他们,在权力制衡力度方面虽有某些不及之处,可在斗争方式灵活性、影响广泛性上,却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来,他只是一位正处职副局长,说话可以口无遮拦少有顾忌,即使说错什么最多属于方法不当,堂堂市委书记廖志国绝对不宜、不便同他多作计较。不像苗长林、贾大雄他们身处高位,说话做事需要更多考虑政治因素。二来,他在市级机关工作,身处阳城的政治、经济核心,不仅信息通畅、嗅觉灵敏,而且杀伤力巨大,随手扔出一颗小炸弹,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波。相形之下,偏居海北基层的于树奎,则要迟、缓、弱、小得多。三来,他主管的是偌大教育局,所辖学校院所众多,治下队伍庞大,管理的又多是些桀骜不驯的知识分子。因此,供他放炮点火的机会颇多,也很容易得到最为广泛的响应。教育界本是一眼深不见底的渊潭,老少相传、师生接力,哪怕只是一小块石子下去,也会迅速形成巨大波浪,及至牵动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拿到马处长转来的那些匿名信之后,黄一平以自己多年吃文字饭的经验,对其中内


状态提示:第3部:第十一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