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套军事行动下来,到十月中旬,颜良和高览带兵上任的时候,曹仁在这五郡之地统计出了十八万汉人人口。
得知武都郡被划入新设立的雍州之后,则剩下来的四郡统计约十五万汉人人口。
这十五万人口就是四郡之地仅剩的人口了,也是凉州的汉人主体人数,再往西一点,就不是这样了,汉人人口会变少,羌胡人口会增多。
就四郡的这些人口,加在一起甚至不如青兖二州和冀州的一个人口大县,可见这些地区在战乱之后损失的人口数量之大,以及生产破坏之严重。
这让曹仁很是心累,也让陈宫心累。
陈宫全方位参与了关中移民计划,知道关中人口损失是多么的严重,也知道郭鹏从冀州青州兖州等人口大州迁移人口到关中补充人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也知道郭鹏天天为缺少人口而感到苦恼的事实。
郭鹏被逼的都要用外族编入汉族来增加人口,现在得到了一个更加地广人稀的凉州,按照郭鹏那种开发狂魔的性格,一定会更加的苦恼。
什么时候开发都需要人力,而偏偏郭鹏最缺乏的就是人力,现有的人力维持原先中原精华地带的开发和生产已经很勉强,若要继续移民,难度不小。
所以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陈宫就觉得郭鹏又要头大了。
不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陈宫都觉得郭鹏在民政上是贯彻了仁政思想的。
但凡是能够改善民生的政策,郭鹏都愿意去实践,去实施,对待民众也是竭尽所能的照料。
尽管有人私下里议论郭鹏的屯田政策和编户齐民政策是在最大限度的压榨民力,有向暴秦苛政转变的迹象,但是陈宫不这样想。
郭鹏曾对他说过,稳定与和平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为了稳定与和平,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压榨是必需的,不压榨,就无法维持强大的军队和远距离的行军,但是由此得到的快速推进的和平,将缩短这段痛苦所要维持的时间。
他会补偿现在付出的人们的,等天下恢复和平之后,他会尽力补偿,哪怕有些东西是补偿不了的。
能有这样一个把视野放在了最基层的统治者,陈宫已经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因为陈宫隐隐约约察觉到,郭鹏的思想里关于儒门学者所倡导的东西似乎并不占据主流,尽管他本人是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而成长的。
他甚至不是接受颍川郭氏法律家教而成长的,是卢植一手把他培养出来的,而卢植毫无疑问是海内大儒。
陈宫不相信卢植只传授了兵法给郭鹏。
可是郭鹏的统治方式,他的统治思想,好像更多的偏向于武帝时期和始皇时期,而不是其他的时期。
不过,尽管如此,陈宫也觉得这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事情。
郭鹏是一个成熟的统治者,他的手腕和权谋,已然不是什么人可以限制住的了。
高览和颜良带来了两万军队进驻长安大营,关中方面军的数量从六万增加到了八万,若是算上汉中和上庸的两万,则足足有十万之众。
其中郭鹏规定在凉州驻四万,在关中还是驻六万。
靠着眼下的人口和土地开垦情况,除非军队也加入屯田序列,否则短时间内,这多出来的两万军队的口粮还要从雒阳附近调拨。
军队数量多,而民众人口数量少,关中移民计划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一两个月就能见效的,所以眼下,曹仁还真的不能继续向西北进兵,进取剩下的那一半凉州了。
眼下曹仁需要发动战兵和辅兵一起,在凉州进行军屯,等补充的人口到位之后,再逐渐把军屯转化为民屯,以此积攒粮食,作为将来向西北进军的储备口粮。
除此之外,郭鹏要在陇右地区办设马政的命令也传到了曹仁手里。
这一次收拾宋建,陇右大部落在了郭鹏手里,因此郭鹏得到了大量的马匹,虽说东汉一朝在马政上远远没有西汉那么昌盛,但是官方也有在并州幽州和凉州养马,养马数量不下二十万匹。
黄巾之乱以后,东汉政府自身难保,马政自然就荒废了,马匹落在了地方军阀和豪强手里。
郭鹏一路征战,从并州幽州还有外族手里得到了不下十五万匹马。
在此之前,郭鹏已经在并州和幽州都设置了一个大规模的官方养马场,分别交给幽州刺史和并州刺史负责,数年以来,在草原上繁衍马匹不下二十万匹。
这都不够,对于郭鹏的雄心壮志来说,二十万匹战马是不够的,这只够骑兵的消耗,对于眼下的统一战争来说是够用了,但是郭鹏若要恢复西域,那这二十万匹战马就不够。
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建设西域都护府,这些都是战略级别的行动,需要数量极其庞大的战马作为动力。
在陇山以西,统称为陇右的这一块地方,水草丰美,是最适合养马的地方。
西汉时期,陇右马政一度十分昌盛,为西汉政府提供了可以对匈奴进行稳定打击的大量马匹,东汉时期这一情况虽然一度停滞,但也不是没有。
郭鹏一早就把目光放在了陇右地区,打算在陇右地区建立起全国最大的官方养马场,饲养足够数量的战马,以此为将来恢复河西走廊和西域都护府打下基础。
这一次凉州讨伐战,光是讨伐宋建,曹仁就得到了十多万匹马,整个战争过程中又得到了五万多匹马。
陇右地区向郭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