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些官员的角度去看,郭瑾掀起廉政风暴的主要原因就是枣祗的过分举动。
之前,西北危机刚在西域发生的时候,枣祗就联合朝中那些反对派官员给皇帝施加了太大的政治压力。
他多次上表要求皇帝罢黜西北商业,不答应皇帝的救市措施。
皇帝要救援西北商业,他带头闹事,坚决不承认不支持,还把财政部尚书王粲驳斥的一点面子都没有,狼狈败退,沦为朝堂笑柄。
可谁都知道指示王粲的就是皇帝自己。
西北危机蔓延到雍凉二州之后,枣祗的反应更加剧烈,他串联朝堂上的反对派官员给皇帝上表,轮番上表,不停歇的上表,搞信息轰炸。
就是要给皇帝施加政治压力。
一桩桩一件件,终于突破了皇帝的承受底线,触底反弹了。
现任皇帝的身体里,流着他父亲的血脉。
这下可好,郭瑾被逼急了,不管不顾动用了程昱,杀的人头滚滚,朝堂上的宽松氛围一去不复返,回到了郭鹏时代的恐怖肃杀。
高官显贵噤若寒蝉,一句话不敢说,生怕触怒皇帝,叫皇帝的矛头指向他们。
中低层官吏们的日子也变得不好过起来,监察官员四散而出,恐怖的法卒游来荡去,叫他们吃不好睡不好,生怕什么时候就被法卒登门带走,扔进诏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都是枣祗的错!
不是枣祗那么欺负压迫皇帝,皇帝也不至于被逼的走上了郭鹏的老路!
现在可好,万事皆休,皇帝觉醒了,郭鹏又回来了!
枣祗自己元从老臣的荣耀没有了,大家的好日子也不复存在了。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枣祗还真的做得出来。
一时间,大部分被吓坏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的都在埋怨枣祗,憎恨枣祗,暗中怒骂枣祗。
他们不敢对皇帝发怒,也不觉得是皇帝首先犯错,索性就直接转移宣泄对象,集火枣祗。
内阁去给民政部送圣旨的官员也对枣祗没有好脸色,一脸畅快的宣读完罢黜枣祗的圣旨,感觉有种大仇得报的样子,走的时候还甩了脸色。
之前刑部是大家最讨厌的部门,现在民政部成了大家最讨厌最厌恶的部门。
得知皇帝要罢黜枣祗,不少官员甚至有点快意,觉得莫名其妙的松了口气,觉得枣祗正式完蛋了,大家又能活过来了。
枣祗接到了圣旨,看着皇帝对自己的处置,心中无限凄凉。
他放眼望向四周,民政部的部下们却甚少有悲怆之感。
他甚至能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浓浓的怨气,还有一丝解脱之感。
我错了吗?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如果我不这样做,那些人就不会死吗?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贪腐才死,而是因为我所以才死掉了?
枣祗一时间居然有些糊涂了。
他想不通为什么大家都在埋怨他,明明他什么也没有做错。
他感觉自己好像瞬间就众叛亲离失去了一切,像个茫然无措的盲人,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走,下一步又该做什么。
乃至于他回到办公室里坐下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诸葛瑾一人。
看着郭瑾的圣旨,枣祗面色颓然,不知所措。
“子瑜,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是我做错了事情,才导致如今的这一切吗?”
枣祗开始怀疑自己。
诸葛瑾犹豫片刻,然后摇了摇头。
“不,不是部堂的错,是贪官污吏自己犯错,和部堂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部堂什么都没有做,贪官污吏难道就不该被惩处吗?”
诸葛瑾的话让枣祗找回了一些自我。
“是啊,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贪官污吏被惩处反倒成了我的错呢?我只是为国家考虑,我只是反对西北商业,这难道有错吗?”
望着枣祗自我怀疑动摇的迷茫模样,诸葛瑾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真的和枣祗没有关系吗?
从他的角度看,要不是他那么逼迫皇帝,搞政治攻势,皇帝还真不至于下手那么狠。
只是事到如今,他实在不忍心往枣祗的伤口上撒盐。
枣祗对他还算不错,对他多有提携,当他还是个民政外行的时候,枣祗对他的提点都很有帮助,帮他很快在民政部内站稳了脚跟。
“部堂没错。”
他稳住情绪,让自己说出了这句话。
枣祗抬头看了看诸葛瑾。
过了一会儿,枣祗低下头,一脸苦笑。
“罢了,罢了,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子瑜,对不住了,这一次,差点牵连到你。”
诸葛瑾连连摇头。
“瑾行的正,坐的直,没有贪腐受贿,没有偷税漏税,程仲德再怎么查,也查不到瑾身上,就算查上来了,也不是部堂的错,是瑾自己犯错,与部堂何干?”
————
“子瑜……”
枣祗抿起嘴唇,双手颤抖着伸了过去,握住了诸葛瑾的手:“今后,便只有你在民政部了,记住我说过的话,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
“瑾记得。”
诸葛瑾默默说道。
枣祗努力露出微笑,点了点头。
然后他认下了自己的命运,接了圣旨,等待这命运时刻的到来。
郭瑾没有给他很多时间,很快就乘胜追击,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他意识到某些中央部门的职责太重,权力太大,交给一个人负责,就算没有军权,也会有政治方面的权威,一旦到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