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枭雄志>一千二百四十二 你觉得你能很好地驾驭他们

能突破制度约束本身就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存在。

尤其当这个人还是一位军中大将的时候,那就更危险。

想象一下,京城里出现大问题的时候,这些大将突破制度带兵入城,将一切都给平定了……

军队和武力才是真正的手腕啊。

皇帝威望高,还能压住这些大将。

可要是皇帝威望不够,这些大将就会成为一个个非常确定的不稳定因素。

这种不稳定因素是郭鹏不能接受的,同样,郭瑾更不能接受。

“所以父亲才要允许子孝叔辞职,还要惩治子廉叔。”

“子廉本身算不上多大本事,与他并列的将军有很多,但是因为他是亲族将领,有这方面的加成,加上他的万贯家财,才必须要处理,子孝则是威望仅次于为父,不处理不行,而除了子孝之外……”

郭鹏看着郭瑾:“你说说,军中还有哪些非常有威望的将军是你难以驾驭的?”

“我魏大军定鼎天下之后,世人评断军功,定下五员大将为当世前列,卫军将军赵云,镇西将军曹仁,镇东将军张辽,镇北将军于禁,还有镇南将军乐进,当此五人,其余诸将,名声都没有那么显著。”

郭瑾认真的回答。

“没错,就是这五人,威望最高,权势最大,职权最重,军功最盛,对于你而言,他们更受到军队的崇敬,而其中,威胁最大的曹仁已经处理掉了,接下来,还有四个。”

“父亲的意思是……他们都要处理掉?”

“你觉得你能很好地驾驭他们?”

郭鹏笑了笑:“你说,你能驾驭谁?还是说你有信心,可以让谁做你的心腹,继续用他而不受到反噬?”

“这……卫军将军赵云赵子龙,为人忠良纯正,一心为国,从无半点僭越、违法之举,乃是军中将领之典范。”

郭瑾看起来对赵云也很有好感。

“倒也没错,正因为如此,为父才把子龙放在中央统领卫军,给他如此大的信任,子龙是农庄子弟,性情淳朴,更是为父亲兵出身,最为亲近。

对了,当初你和你母亲从洛阳到北疆的几次往返,都是子龙和郭烈一起护送的,尽职尽责,从无差池,这些事情你还有印象?”

“略有一些,不太清晰,但是依然记得当时子龙将军骑白马的飒爽英姿。”

“哈哈哈哈哈!”

郭鹏点了点头:“子龙的确是不忘初心的将领典范,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而且卫军将军这个职位过于要害,为父能驾驭,你不一定能,除却子龙之外,你今后还是不要设置卫军将军这个职位了。”

“父亲觉得这个职位不好?”

“要害职位,执掌京城大部分兵权,除却子龙这种为父绝对信任的人,其他人都不可以用,不管是谁,所以还是不要设置了,直接分散兵权,卫军四将军就够了。

或者你要觉得不够,五将军六将军也可以,不是将军也可以,校尉就不错,为父立国的时候有太多功勋将军要赏赐,不给将军名号说不过去,你则不然。

你总归不能把兵权托付给一人,尤其此人还有威望,必要时节,依靠他的威望,他能突破制度,带兵入城,扭转局面,那是最危险的。”

“儿子知道。”

讨论到要紧的事情,郭瑾面色紧张,非常认真。

他非常清楚军队的威力所在。

郭鹏用五千禁军废掉三四万士人及其家眷的事情近在眼前,这种事情,郭瑾绝对不会忘记。

五千禁军就能威压天下,废掉士人特权,把一整个特权集团废掉,可见军队的威力之大。

军队,才是君主的根本和基础,所以中央军的兵权,还是直接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最为可靠。

“剩下三人,于禁,张辽,乐进,你觉得又该如何处置?”

放过赵云,郭鹏又开始安排其余三人。

郭瑾默默地思考了一会儿。

“父亲曾让儿子随军去辽东参加战事,那段时间里儿子和于将军相处过,感觉于将军是一个纯粹的将军,且为人并不太强势,所以儿子并不担心他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郭鹏稍微思考了一下,觉得郭瑾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于禁在几名大将之中,算是资历比较轻的,曹仁也好赵云也好乐进也好,都在于禁之前投效郭鹏,只有张辽是最后投效郭魏集团的,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调的那种性格。

事实上几名大将都不是很高调的性格,相反,比起一些二线将领,他们反而更加低调。

倒是那些二线将领有的非常高调,总想搞个大新闻。

而且早前他们都是郭鹏的旧部,在郭鹏的指挥下行军征战,直到郭鹏退居二线之后,他们才纷纷顶上一线,靠着魏帝国统一全国的战争成为五虎上将。

比起赵云、曹仁和乐进,于禁和张辽其实处境并不好,甚至在朝中也没有什么愿意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奔走的人,他们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基本上全靠郭鹏的信任。

于禁其实也挺倒霉的。

于禁最早是鲍信举荐给郭鹏的,早期鲍信在郭魏集团中的地位很高,一度担任兖州刺史的职务,是郭魏集团最早的封疆大吏之一。

那个时候于禁与他的关系很好,两人常有往来,交往亲密,互相之间都没什么秘密,甚至还有互相结为儿女亲家的打算。

不过很快,郭鹏决定称王,在郭鹏称王的这一过程中,荀彧、臧洪和鲍信是三个主要的反


状态提示:一千二百四十二 你觉得你能很好地驾驭他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