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枭雄志>一千一百九十三 于是很多人就裂开了

在联合调查组的坚决调查之下,从未接受过如此高强度审查的察举制度的内里一览无遗。

兖州山阴郡所举荐的士子刘维,同样以孝入选,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哭到吐血,又为去世的母亲守孝五年。

他的孝顺感天动地,山阴郡守决定为他举荐。

然后被审查组查出了两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以及为母守孝期间纳妾的事情,和清河郡那个不相上下。

毫无疑问,他也爆炸了。

连带着山阴郡守和他的父亲是老相识这件事情也被曝光,山阴郡守的脸色都青了。

这也没结束。

徐州琅琊郡向礼部特别请求,请求举荐三个人。

这是三兄弟,为当地豪强,父母去得早,三兄弟相互扶持一起长大,品行优秀,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在乡间广为传播,风评很好。

琅琊郡守于是决定给他们之中的大哥举荐。

但是大哥不愿意,要把举荐名额让给二弟。

二弟也不愿意,要把举荐名额让给三弟。

三弟更不愿意,说什么都要把名额还给大哥。

你让来我让去,谁都不愿意接受,就是不愿意自己上,而把兄弟们留在当地,这一拖就是一年多,看起来是陷入了套娃困境。

但是琅琊郡守终于被他们的谦让、被他们的兄友弟恭所感动,于是决定把三兄弟一起举荐。

但因为琅琊郡只有两个名额,还特别向礼部陈情,提出请求,希望礼部可以答应。

当时礼部是被这份兄弟情深给“感动”到了,然后特别允许了琅琊郡守的陈情。

于是皆大欢喜,在当地引为一桩美谈。

调查组进驻之后,深入调查这三兄弟。

然后查出了三兄弟和琅琊郡守身边的主簿有不正当关系的蛛丝马迹。

一顿深挖,到处走访,终于挖出了三兄弟为了一起当官贿赂主簿的事情。

三兄弟想当官,但是名额不够,谁也不愿意谦让,都想第一个上,在官途上走的更远一些。

为此多次争吵,几乎动手。

主簿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互相谦让,互相推辞。

于是三兄弟明明想做官想的要死,面对郡守的举荐却还要推辞,坚辞不受。

之后,他又在郡守耳朵边上吹风,又花钱在地方造声势,给三兄弟营造好的名声和人设。

郡守一向信赖这个主簿,听说三兄弟在地方风评好,且兄弟情深,不愿分离,便也愿意促成这美谈。

殊不知这美谈其实是一个早就设计好的陷阱。

三兄弟为了一起做官改变命运,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演技没的说。

而那个主簿也是一个优秀的编剧和导演人才。

没什么可说的,琅琊郡原地爆炸。

青州东莱郡所举荐的两个士子在调查组考察他们的学术水平的时候,漏了马脚,学术水平十分低劣,对微言大义的了解十分初级,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知道不了解。

这种水平也能被举荐?

不说品德,学术水平怎么这也要过得去吧?

虽然说察举已经被士族大豪强所垄断,但也不至于连这点经义都不教自己的孩子学习吧?这种水平还想被举荐做郎官?

礼部的公府复试是摆设?

还真别说,对于某些家庭出身的士子来说,礼部的公府复试还就是个摆设,可操作性太大了,就和当年的郭某人一模一样。

但郭某人好歹是那种你问我我也不怕你问的水平,本身是有真本事的,哪像这几位,居然裸考。

裸考也就算了,偏偏还被查出来了。

所以也不用说了,东莱郡原地爆炸。

豫州陈郡所举荐的孝廉两人也是极品。

一个被揭发为父守孝时期吃不了那个苦,于是想出了用替身代替的绝招。

找了一个和自己长相身材差不多的人,付钱给他,让他代替自己守孝,自己为了躲避风头,就过了长江到江南的荆州投奔远亲。

在江陵郡,这家伙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混过了二十五个月的守孝期,然后才回来,算是守孝完毕了。

还有一个孝顺倒是孝顺,守孝整整三年,当了三年和尚,不曾逾越,得到郡守赏识,但他本是郡吏,是“廉”,却被查出受贿百万钱,给当地做生意的人行了方便……

两个人一起爆炸,还被顺带着查出了贪污腐败的案件。

陈郡原地爆炸,商户被杀、查抄家产十三家,自郡守以下,郡府官员几乎无人可以幸免。

………………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从延德七年四月开始,到延德七年七月,三个月间,联合调查组已经把本年度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举士查了个底朝天。

但是吧,靠着举孝廉这条路一路走上来的士人官僚们其实也不愿意把这种事情查的那么狠,因为他们也知道,这种事情真要查,其实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大家都有问题。

早前皇帝管得严,测试的也比较严厉,高门大户还要强迫子弟们认真学习,认真读书,利用自家的教育资源培育子弟,这人才才是一代接着一代。

后来皇帝都是小孩子,都是混子,高门大户不用强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也能做官,那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那么用工的读书学习呢?

于是渐渐的风气就坏了。

早前举荐孝廉、茂才等还需要郡守和州刺史等举荐人负责,被举荐者一旦犯错,举荐人也要承担责任,所以故吏的存在才会相对紧密,而官员


状态提示:一千一百九十三 于是很多人就裂开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