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的方法。
让黎庶子弟进入县级政府里办事之后,郭某人打着身份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旗帜,打着优待士人和与士人妥协的旗帜,规定士人官员起步就是县令或者县长。
士人官员起步就是一县主官,再往上就是郡级官员和州级官员,乃至中央官员。
以此让士人官员大为满意,纷纷感受到了自己身份的优越性,彻底拉开了和寒门子弟等【低贱人群】的距离。
在此之前,士人官员还有出任地方亭长里正的记录。
而这个规矩执行之后,士人力量逐步向高级政府组织集中,他们的眼睛只盯着更高的官位、权力,其他的不在乎了。
基层政府组织基本上不受他们的重视。
因此,除开乡村二级政府的完全寒门黎庶化,县级政府七分之三的寒门黎庶化概率也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这批上位十分艰难的【低贱官僚】对于那些上位十分简单的【高贵官僚】当然具有天然的羡慕嫉妒恨。
郭某人要做的就是拔高这种情绪当中的嫉妒和恨,使之对立。
由此巩固黎庶和寒门,不断地增加县级政权的寒门黎庶化比例,将县以下地方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往上的郡级和州级官僚乃至于中央官员,就比较艰难。
在这一层级,士人官僚的数量都占据绝对重大的比例。
七成的郡守是士人出身。
除了青州、幽州和并州分别由糜竺、鲜于辅和夏侯惇担任州刺史,然后一个郭瑞担任兖州刺史是自己人,其他的州刺史都是士人出身。
中央官僚七成是士人出身。
所以虽然基本方针确定了,郭某人也大力扶持,可士族群体还是很大,寒门群体和黎庶群体目前还不具备取代他们的实力。
士族群体掌握了魏帝国七成的高级官职和权力。
为了维持郭魏帝国的正常运转和战略行动,郭某人还是不得不用这些士族官僚。
不管怎么说,这些经过精英教育且经历了长久历练的士族官员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
但是用,不代表毫无防备的用,防备必须要有,二手准备也要有。
不能让他们一团和气,不能让他们发展壮大,要着手削弱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内部也不和谐,让他们内耗。
所以郭某人需要人为的为士族群体也排列出一个三六九等。
让他们窝里斗,不停的斗,不能铁板一块。
有人用郭氏故吏与否来给官员排列地位,但是郭某人并不这样看,他依然利用地域出身的差别来挑拨士人之间的争斗。
有了差别,才有嫉妒和愤恨的原动力。
郭魏帝国体系中最高等的士人便是冀州、青州和兖州三州的士人。
在此之外,并州、幽州、豫州和徐州四州出身的官员次之,然后就是关西的雍州,接着是扬州、荆州和益州。
后面的凉州平州和交州因为情况特殊,所以不纳入这个等级之中。
基本上根据郭某人平定天下的顺序,给士人按照出身地域分等级,一下子就把等级给区分开了。
第一等级的青兖冀三州士人拥有最好的政治地位、政治资源和政治通道。
他们的子弟步步高升非常简单,可以轻而易举进入中央,在最高权力枢纽里翻云覆雨,畅游权力的海洋。
接下来几个等级就要全部靠边站。
郭氏故吏的身份是给你兜底的,不是让你超越身份限制往上爬的。
而在第一等级之中,还有郭氏故吏与否,亲疏与否,以及青兖二州的出身和冀州出身的区别。
因为青兖二州才是郭鹏的立业根基,冀州不过是后来被征服的。
虽然冀州因为人杰地灵而最大限度被郭某人接纳,但是在青兖二州的士人看起来,冀州士人还要靠边站。
之前的两次大型政治风暴隐隐约约就能看到郭魏帝国第一梯队政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最新网址:.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