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重生明帝国之崇祯皇帝>第零十三章 人无好坏

袁崇焕有些坐立不安,怎么没完没了了。

袁崇焕忙道:“皇上再赞自如,自如就要羞于见人了。”

我笑道:“既然爱卿不喜欢,朕就不多讲了。”

袁崇焕被我夸的有点不自在,想要尽快离开,便直接切入正题道:“皇上让微臣前来,不知有何差遣?”

我微笑道:“我想让自如和孙太傅一起把辽东支撑起来。”

袁崇焕大为惊喜道:“那微臣可保五年平辽。”能和孙承恩联手平辽,袁崇焕的把握确实大上许多。

我有些怀疑,道:“真的能五年平辽?”

袁崇焕正色道:“若皇上不信,臣可立下军令状。”

……

我罢了蓟辽督师王之臣,任命袁崇焕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御赐尚方宝剑,将辽东的防务全部交付给了他,。

我又大方地从内库拨款两百万两,供其军用。袁崇焕从不贪墨,给他银子我放心。

明代的边将中,不贪财的极少,就连抗倭名将戚继光也经常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可见一般。

明代的多次兵变,多半是因为边将的贪财和克扣军饷造成的,而袁崇焕“不爱钱,不怕死”的品性,使他更能够取得士兵们的拥戴。袁崇焕的军队在明末的也是最具战斗力的。

袁崇焕走后,王承恩道:“皇上,老奴看袁督军的五年平辽只是一时激奋之言,不足为信。”

我点头道:“你说的有理,但他能有这份心,朕已颇感欣慰了。”

王承恩笑道:“皇上能明白此理,老奴就放心了。”

王承恩对我的关怀确是出自肺腑,时刻不忘提点,希望能对我有所助益。

太监经过阉割,心理大多变态,王承恩相较下还算正常。

明朝有两万余太监,端是庞大,眼下取缔他们还不现实,王承恩就是我控制太监的一把钥匙。

我对王承恩总结道:“内有孙承忠执掌兵部,外有袁崇焕督师蓟辽,辽事无忧矣!”面上不禁露出笑容。

王承恩见我心情愉悦,也跟着开心起来。

几日后,我收到锦衣卫密报,密报内容是一段官员间的对话。

许誉卿对袁崇焕道:“五年平辽,你是如何算出来的?”

袁崇焕道:“见皇上着急,随口说说罢了。”

密报指出袁崇焕的“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全辽可复”的豪言壮语,不过是为了“聊慰上意”,暂时宽慰宽慰我而已。

看来历史上袁崇焕被崇祯给宰了,也不能全怪崇祯。他连“饭可以多吃,话不能乱说”的道理都不懂,也敢在官场上混,真是达人啊!

历史总喜欢把人写的好坏分明,其实人无完人,谁不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袁崇焕何能幸免?

我和孙承宗、王承恩、洪承畴、袁崇焕聚首一堂,为即将前赴辽东的袁崇焕饯行。

在乾清宫内摆上御宴,我正位坐下后,笑道:“不要客气,快快落坐。”

大家都坐下后,我见气氛有些沉闷,玩笑道:“太傅、颜演和王总管的名讳居中那字全都相同,而自如的崇焕二字和朕的崇祯都是以崇字开头,真是有缘啊!”

他们听到一半时,都面露笑容,可当我提到袁崇焕的崇字与崇祯的崇字相同时,全面色大变,袁崇焕更是跪伏在地连声乞罪。

皇帝的名讳岂能用作玩笑,即便皇上本人也不行。

本来我想借此活跃一下气氛,却适得其反。

我连哄带拉的让袁崇焕平身后,孙承宗肃然道:“老臣恳请皇上,万万不可再说出如此话来。”孙承宗是太傅,对我有教导之责,故出言劝谏。

不就这么点事儿,至于吗!我尴尬道:“朕是无心之失,以后定当自省。”

听我这么说,他们才放下心来。

直到现在我还是没能彻底溶入这个时代,时不时地会做出些荒唐事,还好明朝的皇帝一向就以荒唐闻名于世,我倒也不显得太突兀。

袁崇焕现在可是大明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拥有众多“粉丝”,这个时候用他对鼓舞士气人心大有好处。

我微笑道:“自如此次归辽可大肆扩军,再挑选精锐送来新军军营。”既然辽东人勇武善战,那就多招募点。

袁崇焕道:“辽人依恋故土,臣恐他们不肯轻离。”

洪承畴闻言大为不满,招几个兵还推三阻四的,不够大气。

洪承畴道:“自如此话多有不妥,当兵吃皇粮,那能由得他们做主。”

我却听出了袁崇焕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厚待辽军。

明朝实行的是军户制度,军饷极少。后来军户制度败坏,只得实行部分募兵。辽东等九边大多为募兵,他们的军饷比内兵丰厚许多。袁崇焕是怕我用内兵的标准来发辽兵军饷。

我道:“自如可能还不知朕给新军的军饷如何吧?颜演,待会你和自如说说新军的情况。”

洪承畴道:“原来袁督军担心的是军饷,那你大可放心——。”

我插入道:“好了,来尝尝朕特意准备的宴席。”

……

袁崇焕去辽东后,我又对辽东的人事进行了一些调整,尽力帮助袁崇焕去除阻力。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第零十三章 人无好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