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东北之虎>第404章 边境

第404章边境

民国17年(1928年)的风还没有吹到新疆的时候,天气仍然寒冷,地面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以一块块不规则形状断断续续的积雪趴在地面上。/.qb五、c0m//

“得得得,,,”凶悍的哥萨克骑兵端坐在战马之上,人马合一,大队的骑兵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冒出,马蹄踏在有些坚硬的山石地面发出声响。

“嘿,库利科夫同志,你总算来了!”察尔斯科一脸热情地向为首年纪五十上下的骑兵头子迎了上去。

“接到命令之后,第一时间便赶过来,总算没有到迟。这边的形势怎么样?”叫库利科夫的骑兵师长翻身下马问道。

“情况不太好,他们不仅收回了以前在中俄伊犁条约中划分出来的17万平方公里土地,还多占去了将近5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这两年一直在向新疆增兵,估计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察尔斯科道。

“超过了十万人?看来中国的决策者决心还真是大啊。难道他们真准备与伟大的苏维埃在中亚打一场大仗吗?”

“他们已经在做了,中国的铁路快修到了迪化。能迅速地将西北那边的军队也运上来。jiao通比起咱们还要便利。库利科夫,你有没有收到消息,这次准备调多少军队过来?人少了可不行。”察尔斯科问道。

“不太清楚,在贝加尔一带,中国了六年多的时间修筑了永备工事群,又与日本达成了攻守同盟,中国的领导人更是在外,贝加尔一带屯积了重兵,考虑到在东面开战,路途遥远,而且敌人准备了太久,强行攻打可能结果并不会好,这次中国的军队在新疆又有异动,必须坚决地将他们顶回去,否则贪婪的中国人将会得寸进尺。”库利科夫道,“我们失去的土地都要拿回来。至于远东,苏维埃迟早也是要收回来的。”

察尔斯科点头道,“现在中国人拒不再承认中俄伊犁条约所划定的边界,还真是个麻烦。看来只有在战场上一决胜负,才能让边境彻底安宁下来了。”

“是的,我们要为苏联红军洗刷六年前那两场大仗的耻辱。”

叶重的计划是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伊斯se克湖以北的区域尽数划到民国的治下,采用军队占领,然后先外围逐渐用移民吞食边境的办法。本来这块区域也说不清楚是谁的,沙俄统治时期,中亚人占了绝大多数,各个种族的都有,中国本来在这里也有超过4000户的居民,后来沙俄入侵,将当地的中国居民尽数屠杀殆尽。便被划入到了沙俄的治下。

即使在后世,边境纠纷仍然是个普通x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讲的谁的拳头够大。叶重让新疆驻军适当收敛一点,不过已经吃下肚的自然是不会再吐出去了。

其实中亚本地居民像图兰人,欧罗巴人,古人种还没有完全的苏联化,他们也是在近代才陆续被沙俄所征服,本地的居民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习俗,起义暴luan也是此起彼伏。东北原来从俄军手里缴获的几十万杆步枪,大量的子弹,火炮,以及用不到的机关枪也流入到了中亚,虽然是跳楼价甩卖,但仍然换回了数目不小的物资。为新疆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让苏联控制中亚的脚步延迟了不少。

“真主在上!俄国人又来了。”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与隆se克湖之间地带的哈萨克人看到那大量的俄国骑兵,不禁为之se变。沙俄虽然蜕变成了苏联,但他们的军人依旧十分野蛮,军队过境之处,抢劫,强*j之类的事层出不穷。中亚庞大的居民,对于有些大俄国主义的苏联兵来说,打心底里并没有把这些一直被征服的对像当成是自己人。不过此时他们有着更重要的任务,超过三千人的哥萨克骑兵如同旋风一般卷过卡拉库姆这个不大不小的镇子。

只是初步补充了些食物,恢复了体力,便向民国战刀集团军控制的区域急驰而去。

“老子又来了…..”民国这么大,人这么多,永远不缺灾民,虽然眼下以远东四个新特区的移民为主,那里一年能移个十万到三十万不等。新疆这边一年因为道路关系现在只能分到个一两千人。

放牧的汉人看到大队的老子之后,赶着几头羊惊惶地叫着往回跑。

“妈*的,老子的军队!赶紧通知师部!”张荣祥是随唐生智国防军第50师在民国15年(1926)年调到新疆的,此时第50师换防到科克贴列克,负责这一带的防务。

由于苏联骑兵太多,张荣祥这一个班的骑兵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在匆忙间引导着大部分的移民往第50师主力方向撤退。

苏联的骑兵越来越近,不过这些苏联骑兵似乎并没有大开杀式的意思,只是驱赶着民国的移民离开这块区域。

事发前一天,民国外jiao部就接到了苏联的通知,请民国停止在巴尔喀什湖以东区域的移民计划,并且撤出所有移民,将领土还给苏联人。

这份通知自然被外jiao部直接拒绝掉了,于是才会出现眼下的这一幕。

斯大林这个铁血人物一旦彻底掌握了苏联政权,将托诺茨基,季诺维也夫等几个巨头斗垮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想要收复失地。

于是这场边境的冲突便已然无法避免了。

唐生智收到苏联骑兵大举入境的消息,当即派李品仙一个团乘坐军用卡车火速迂回卡拉库姆,截断苏军后路,自己则尽起第50师主力从正面向苏联越境的骑兵压了过去。

排汽口冒着烟的军绿se卡车


状态提示:第404章 边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