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攀龙化鸾>第177章 喜忧参半的战果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过个好假期!

也许,解决第二个难题的方法,就要放在匈奴人自己的身上。

毕竟,在这个时代,匈奴人才是养马的专家。匈奴人能到汉境之内,抓捕汉人的百姓,那么,将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可以到大草原上抓捕匈奴人,来为大汉效力。

因此,金知蝉只能将公孙贺送给她的六匹马当成玩物。

样本太少,她又不会养马,靠这点数量的匈奴马,根本就无法达到改良大汉马匹血统。

因此,在公孙贺临走前,金知蝉又将这六匹马优良的匈奴马送还给了他。朱都解释的很明白,二小姐不是不承他这个情,而是让他将这六匹良马用到对的地方,一旦渔阳郡设伏之战顺利的话,到了那时,公孙贺再送给二小姐六匹马就有点小气了。

朱都把这番话原原本本对公孙贺说了,陈述的人一头雾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可听的人却一点就透。公孙贺

……

秋去冬来,到任之后的公孙贺和米田,齐心协力做好了一切他们能够做到的设伏准备,就连那些被替换之后,原本可以返回长安城的守边将士们也都被留了下来。

为的就是准备好充足的兵力,好将来犯的匈奴骑兵全部剿灭。

经过北征一战之后,刘彻和率兵出塞的四位将军心里面都很清楚,现如今汉军士兵的军事素质与匈奴人差了很多,即便此次真得有匈奴人入侵渔阳郡,来得骑兵也不会太多,可单靠公孙贺那一万人,根本就吃不下如此多的兵马。

因此,不单单是卫青率兵来了,刘彻为了稳妥起见,暗中调程不识将军亲自率领驻守代郡的一半士兵的,担负堵截匈奴骑兵归途这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至于代郡的防务,因为这段时间里,雁门关已经被完全被修复完毕,因此,刘彻可以从雁门郡调派一部分驻军到代郡协防。

童忠得到命令后,并没有派宾义去,而是派了雁门郡郡尉路博德率军前往驻防。这个时候,他宁肯相信金知蝉的判断,也不敢贸然派宾义这员猛将承担这个任务。

何况,宾义只是雁门关关都尉,主要的职责也是把守好雁门关。

也许是因为今年黄河两岸出现了旱灾,今年入冬之后,大雪来得比较晚,到了十月中旬,天气还为转冷。而到了下旬,公孙贺手下的斥候部队来报,匈奴骑兵果然径直本着渔阳郡而来。

这一次,公孙贺可是下了血本,他把刘彻留给他缴获的匈奴马全都分给了手下那些斥候部队,别说是亲卫,就连他自己都没有留下一匹匈奴马自用。

正像直接从还马时所说的那样,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如今的公孙贺,作为一郡的郡尉,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样冲锋陷阵了,因此,好的马匹搁在他这里,无非也就是个玩物而已。

想法,如果,他的斥候部队骑得都是精良的匈奴马,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早一步先发现匈奴骑兵的大致动向。

这样的做法,果然起到了奇效,而参与此次渔阳郡设伏之战的卫青、程不识,甚至连公孙敖,都从中感受到了公孙贺对于斥候部队的重视,感悟到了这支他们原本就很重视的兵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这场设伏之战的详细过程,金知蝉并不十分清楚,她身边如今有了皇帝大舅的眼线,因此,朱都已经派人通知了那几位,这段时间暂时不要给她再写信。

免得让这些眼线看到这些信中的内容,反而让刘彻心中起了猜忌。

童忠、米田、甚至宁成都有给金知蝉写信的习惯,这几个如今已经贵为地方主官的金家旧仆,在信中无非就是向金知蝉汇报一下自己辖区内的情况,还有就是一些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他们原本也就没有期望能够得到金知蝉的准确回答,金知蝉看到后,也只会回复一些简单易解决的问题。

可是,若是这些信的内容让刘彻知道了,谁又能知道这位皇帝心中会有什么想法呢?

从前方传来的战报,却是刘彻自己让太监传递给金知蝉的。

战报中有喜有忧。

喜的是,此次设伏之战,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大获全胜,除了极个别比较幸运的匈奴游骑利用马匹的速度从包围圈缝隙中逃了出去之外,近四千人的匈奴骑兵被围剿的汉军全部剿灭。

不过,因为这支匈奴骑兵部队悍勇非凡,最终,汉军也没有能够俘获几个像样的俘虏,活下来的匈奴亲兵,不是已经致残,就是受了重伤无法动弹。

忧的是,此次围剿之战,汉军也蒙受了相同的损失。

事后经过统计,此次汉军以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居然也伤亡了近四千人。

而且,伤亡人数最多的部队,并不是截断匈奴人后路的程不识将军所率领的代郡守军,也不是公孙贺那一万精兵以及渔阳郡原先的边军,反而是卫青所率领的精兵伤亡人数最多。

近四千人的伤亡,差不多有近三千人都是卫青的部队中的伤亡。

金知蝉虽然不知道详细的战况,可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两个字,士气。

程不识将军的任务虽然看似艰险,可这种事情对他来说确实轻车熟路,只要扎好营盘,敌人就休想攻破他负责把守的大营。

而公孙贺那一万人,经过上一役,已经完全打出了气势和煞气,他们即便面对实力较强的匈奴骑兵,也敢打敢战,在双方面对面交锋的时候,丝毫不落下风。

狭路相逢勇者胜,匈奴人又不是傻子,自然不敢再缨其锋。<


状态提示:第177章 喜忧参半的战果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过个好假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