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江南的雨朔方的风>第二十八章 遭遇小鞋

又是一个星期六,开完部门例会,主任刘权威让钟山把自己在稿签上签了大名的部里记者采写的稿子送到总编室。钟山知道,这些稿子刘主任从来也不会一字一句去看,最多看一眼标题。

因为第二天无报,所以总编室编辑都没有上班,老梅闲来无事,想来报社混顿免费的午饭后下午回家。见钟山来送稿,便笑mī_mī地说:“小钟啊,周末啦,活动活动!”

钟山理解老梅所说的“活动”指的是晚上喝酒跳舞,为难地说:“不好意思梅主任,今天我真的不行了,老丈人过生日,都订好了饭店,晚上请双方老人聚一聚,我成天忙工作,老婆孩子全靠他们帮着照顾,正好借这个机会表示表示。”

老梅是个南方人,性格随和,听钟山一番陈述,忙说:“你做得对!年轻人嘛,确实应该懂得对双方老人都尽孝道。我也经常教育我的两个女儿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这些传统美德都不该丢。”

钟山退出总编室,回到部里时,刘主任和其他五名记者都散去了,钟山忙掏出采访本,整理这一周的采访记录,共有两篇稿子要写。

一篇是关于国营理发行业生存困境的调查。钟山了解到青山市理发行业的现状是:全市有三十多家国营理发店,而个体理发店或理发摊点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营理发店退休人员与在岗人员的比例是1:1.5,历史包袱沉重,而理发价格却被物价部门定得很死,比个体户低30—50,店面租金又逐年上涨,生存面临困难。因为国营理发店价格低,所以群众趋之若鹜,造成排队现象,理一次发要等一两个小时。钟山给这篇记者调查拟的标题是《群众理发难理发业生存难》。

另一篇是下派到各部门的采访任务,采写市十大杰出青年的人物通讯,分到财贸部的采写对象是市立医院眼科医生邱明明。因为十大杰出青年采访费时费力又没好处,所以谁也不爱接这个活,刘主任就说:“钟山,你是咱部的大笔杆子,这个人物通讯就由你去完成吧!”钟山工作快一年了,还没有机会采写人物通讯,所以愉快地答应下来。与邱明明约了几次,都说忙,没时间。昨天,钟山听说邱明明出门诊,便直接到眼科门诊一探究竟。一大早来到门诊,邱明明医生的诊室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钟山挤进去,把采访证给邱明明看一眼,就坐在旁边的空椅子上看邱医生给病人诊病,从早晨8点钟忙到中午11点半钟,男女老少幼、工农兵学商患者都有。对待每一个患者,她都态度和蔼,耐心诊治,认真解释。中午,到了吃饭时间,换班医生来了,邱医生才抱歉地说:“真对不起钟记者,我是真的腾不出时间接待您。”钟山说:“您不用接待我了,这一上午的见闻已经足够我写一篇感人至深的长篇通讯了。题目都想好了,叫《永不停摆的时钟》。”

因为两篇稿子都经过了深入采访,有感而发,所以写起来非常畅快,还没到下班时间,一篇1800字的记者调查和一篇2500字的人物通讯已经全部完成了。通读一遍,钟山觉得这两篇报道完全可以代表自己的专业水准。

可是,稿子过到总编室后,却迟迟没有见报,到了星期四下午,刘主任开完编辑出版管理委员会的周例会,回财贸部说总编室那边反应缺稿子,特别是缺一版头题是,让部里同志抓紧供货。钟山说我周一过了两篇,一篇是关于理发行业的记者调查,另一篇是十杰青年的人物通讯。刘主任拍了拍脑袋,说:“好像我签过这两篇稿子。”说罢,就上到四楼来到总编室。老梅没在屋,屋里只有石编辑和邵编辑两个人在。

刘主任问:“我们部钟山有两篇稿子压了快一个星期了,怎么老梅还说缺稿子?”

石编辑说:“我不是说你老刘,你部新来的那个小钟也太牛了,在楼梯看到我连个招呼都不打。上次孟总批示表扬的那篇头题还是我给他编的呢。”

刘主任说:“他刚来,有可能跟你还不熟。”

石编辑说:“那就不行呗,孟总他怎么就熟?再者说,上周请老梅去喝酒表达谢意,不是也没叫上我跟老邵吗?”

刘主任说:“下次我提醒他一下,一定叫上你们二位。”

刘主任离开后,邵编辑从铁丝编的文件框里翻出钟山的那篇人物通讯,一看写了十几页稿纸,生气地说:“这小子还挺能写,我从中间抽出两页,看编完后顺不顺。”于是就随意从中抽出两页稿纸,又用毛笔蘸红墨水在稿件上大段大段往下删。

第二天见报的人物通讯发在第二版,已经成了一篇不起眼的千字文,钟山精心采写的大段现场描写被一字不剩地删除掉。

那篇《群众理发难理发业生存难》,是又一个星期后老梅实在愁得没有稿子,在石编辑的卷框里翻到的,加了以推进服务行业改革为主导思想的编者按,发在了头版头题的位置。自然又赢得一片好评之声。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遭遇小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