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捡到一本三国志>第0418章 原来如此

熹平三年,五月

贾诩治宁州,宁以上高郡,下高郡,马韩国,辰郡,弁郡,东濊郡,扶余国等两国五郡三十五县所组成,通过贺州,新州,宁州这三州的建立,使得大汉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地步,国力之强盛,不可度量,贾诩赶到了宁州之后,未曾前往府邸,只令太守国相治政。

自己却在各地行走,督查官吏,这也是刺史的职务,刺史的主要工作范围,便是要巡查郡县,查获不良,禀告天子,不过,寻常刺史,都是通过属官的汇报,如督邮之类,来知道当地官吏与民情,不过,贾诩反其道而行之,隐姓埋名,四处探查。

此事被宁州诸多官吏知道之后,官吏们莫有再敢触法者,而贾诩施行的无为之治,对整个宁州有了很多的帮助,宁州新立,百姓多劳,甚么都不需要多做,只要给他们能够修养的时日便好了,何况,贾诩也不想再立功,去往庙堂,在这里,反而要比庙堂安稳的多。

是月,塞外羌人作乱,北军中侯袁术与护羌中郎将切里撤一同征伐,破敌三万,捉拿羌人首领南宫氏,首级献与雒阳,天子大喜,以袁术为淮县侯,切里撤为鞍雌乡侯。

六月,太学再翻增广,令各地官学祭酒举学子入学。

将太学与门子学正式分治,以蔡邕为太学祭酒,郑玄为门子学祭酒,比两千石,太学还是一如往常,招收的都是世家名门弟子,而门子学还是招收寒门出身者,故而门子学的地位远不如太学,无论是从数量或者是质量上,上次的考核之中,太学之士是门子学的七倍。

故而,郑玄担任祭酒之后,便下令降低门子学的录取标准,又大力扩建门子学府邸,请来很多自己的好友门生来担任治经博士,一心想要改变门子学的地位,对此,蔡邕倒也没有别的想法,倒是卢植帮了他大忙,卢植上奏庙堂,请求官学内设立统一的考核制度,通过者可入太学与门子学。

天子当即应允,又令卢植,蔡邕,郑玄,华歆等人主办此事。

昔日王公所设的考核制度,到如今,众人才摸索出了一个大概,底层的官学,是没有门槛的,只要能够交得起费用,皆可入学,费用也并不昂贵,教导的也是一些最为基础的识字算术,其中优异者,会被官学教员看中,亲自教导,参与入学考核,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两大学府。

入学考核的内容也是比较的简单,考核内容,是庙堂亲自颁发的,一年进行一次,其中优异者,会被两大学府所录取,标准并没有明说,可是大家心里都知道,一般来说,大部分都是进入门子学,因为门子学的录取要更容易一些,而且在这里,不会被那些世家子弟所鄙夷。

此事说起来简单,要执行起来,还是很麻烦,卢植等人忙碌了近半年,在九月方才完成了对于这些内容的相关规定,使得王公的考核科功制进一步完善,大汉如今的人才储备是非常惊人的,按照蔡邕的说法,今年有十二万士子正在等待着考核。

考核所能通过的却不到一千人。

相关规定虽然都已经完成,不过,想要正式施行,还是要等到明年,庙堂要施行新的举措,绝对不是易事,其中繁杂,难以叙说,不过,崔公的军屯制却已经开始施行了。

崔公的《政论》,天子还是没能全部接受,但是其中关于戍边士卒的安排,却让天子极为的喜爱,立刻令曹操等人施行,经过长达九个月的政令,终于,各地戍边士卒放下了手中的军械,成为了当地的耕农,张温对此是极为反对的,以至于他对崔公也有了怨言。

虽是耕农,但他们还是有着戍边的名义,他们在大汉最为偏远的宁州,贺州,交州,扬州等地开始了劳作,天子也同时下令增加戍边士卒的人数,大汉的疆域如此的辽阔,当然要更多的戍边士卒,更多的耕农....几十万的戍边士卒同时耕耘起来。

那些平日里牲畜都不愿停留的地方,迎来了发展的时机。

百姓们并不知晓其中的猫腻,他们只是觉得,服役之后,能够免去刀兵,继续耕作,也不是坏事,何况,就在军屯制刚刚施行的时候,崔公便作了《刀犁赋》一篇,献与天子,鸿都门学之内,顿时出现了无数关于这些边塞地区的文赋,大多都是些为国戍边,保家安民之类的文字。

只能说,崔公不愧是文坛之豪,他完全能通过手中一杆笔,改变大汉的文风,在孝康皇帝之前,大汉文赋还是停留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写实类文赋,诗文也是如此,多是描述身边的事,或者故事,就连崔公,也写过《好牛赋》这样的作品。

到了建宁大治,崔公又以一人之力,强行将描写盛世,吹捧天子文治武功的文风变成了主流,于是乎,文风渐渐变得奢华,都是在叙说当今的盛世,令百姓读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灾害频繁的时期,通过这些文赋的作用,来让众人明白当今大汉之强,百姓富裕。

而如今,崔公再次发力,让描写边塞,军旅的边塞文赋成为了主流。

朝中多有大臣看不起崔公,认为他不过是靠着手中笔墨,靠着奉承成为了三公,没有半点实干之才,就如当年,论如何赈灾,他头头是道,不过,让他去往北方赈灾,他却只能提出个大略,实际赈灾还是邢子昂与卢植来完成的,如今,他在庙堂之中,又是浑浑噩噩的,这样的司徒,要来何用呢?

他们认为,继周景,何休,王符这些


状态提示:第0418章 原来如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