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华娱是一种生活>18、疯狂的石头开拍

一般的电影,需要花费两三个月准备,三四个月拍摄,三四个月后期制作。

早在六月份,宁告就已经派人去山城了。

先去的人负责选择拍摄场地,勘察拍摄地点,协调租金和各方关系。

在七月份的时候,宁告也去了山城。

有了他的拍板,剧组工作人员开始搭建场景,道具组、美术师也开始工作了,主要是用泡沫板做为搭建材料。

外联继续联系拍摄地点。比如解放碑精品店,老板不同意出租。一天租金1000元也不行。

那怎么办?宁告就需要拍板,更换场景。把精品店部分的内容,更换为公交大巴上面拍摄。

大家都身兼多职。比如副导演李生,还兼着统筹的工作。统筹每天工作计划,管理计划与执行。

开始拍摄后就要负责现场各部门协调工作,譬如布景是否完成,演员是否到位,制片部门是否联系好场地,跟导演和摄影确定每天的拍摄计划等工作。

外联制片,则负责影片对外合作事宜。

比如制片主任接到宁告的任务:去找车,非得奔驰,宝马都不行。这车是用来撞的。难度可想而知。

舞蹈教练开始教跳舞。群众演员也需要提前培训。

服装师是有,但演员服装定制是不存在的。所有演员自备服装,服装师只是起指导作用。

比如:黄博可以穿班尼路,但他不能穿阿玛尼、范哲思、普拉达。因为和剧中人物的身份不符合。

(班尼路要哭了,高档服装变成工装了。)

9月份,演员提前开始进组。

导演助理大量复印分发完整剧本,宁告组织剧组演员开会,讨论剧情,怎么讲故事,怎么更有趣。

麦克(林诚)就提出:绳子要短一点,这样怎么抓都抓不到宝石。

林诚还为角色设计了几个口头语:“我顶你个肺呀”、“奸商”。这些口头语可以导致喜剧效果。

因为刘得华没有参与投资,所以剧组中原有的香岛演员没有了。

但是飞车和爬高楼的剧情,需要特技演员和动作指导。宁告还是请的香岛幕后人员。

在这个年代,特技还是他们更专业一些。

林诚是南方人,粤语很熟练,在宁告要求下,干脆就扮演麦克演出。

剧组中,基本每个人都客串了一下。比如编剧演岳小军,摄影演车内亲热的男人。

为了保证剧组里面导演的权威,林诚和宁告商量好:不公开林诚的投资人身份。并让几个知情人黄博等保密。

林诚在学校里面,还是有几个狐朋狗友的。

包括上次一起去酒吧喝酒的几个人。也都是学的摄影、录音、美术、导演之类专业的学生。

但这次以宁告的班底为主,所以就没有通知他们。

林诚计划等自己做导演时,再安排他们进组学习实践。

主角确定后,开机前一周,又进行了一次剧组讨论。宁告还是想集思广益,把电影拍好。

9月12日,正式开机。

灯光、收音,布景,道具大早上的一通忙活,因为开机后就会立即拍摄第一场戏。

开机发布会,是不存在的。

对于导演、演员都是不出名的穷组来说,就没有必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开机发布会了。

就这样在9月的山城,剧组悄没声息的开机了。

但开机拜神仪式还是有的。蒙了一块红布,大家朝它鞠躬。

如果是香岛剧组,就是要朝关二爷鞠躬上香了。

没有什么烤猪肉可以分,导演宁告揭掉红绸布,就宣布:开机!

首先拍摄的是包世宏和杠杠们讲数的场景。

“摄影准备ok。”

“灯光准备ok。”

“收音准备ok。”

场记出来在镜头前打板:“啪,《疯狂的石头》,第70场1镜1次,action。”

第一场戏,并没有按照剧本顺序开拍。

有的导演,喜欢先拍单人的戏,因为简单不易出错。也让演员能逐渐的进入角色。

显然宁告喜欢挑战,他第一场就拍的群戏。

在一个烂尾楼里面,住着一群棒棒。

棒棒是山城挑夫的一种俗称,因为重庆是世界闻名的山城,城市里面很多坡坡坎坎,部分地方是无法到达交通工具的,即便可以到达交通工具,也是要绕行。

所以,就诞生了一群人力挑夫,多来自周边农村,他们一般手持一根棒棒和绳子在大街小巷里面揽活,这也就是棒棒在重庆的来历。

包世宏误会这些棒棒是江湖人,认为是他们想盗窃绿翡翠。所以就有了这幕场景。

包世宏抱拳:“小船要过千番浪,大水不淹一家人,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待,今儿把大家请起来,就是希望跟大家沟通沟通。罗汉寺这一块呢,请大家高抬贵手。今兄弟特别备了份薄礼,是点小意思。但是如果哪个不给兄弟这个面子的话,那我就对不起了。”

——这就是中国人典型的办事方式,请客送礼加贿赂。

这部影片每一处都透着生活的气息,用一个场景和幽默的手段,展现的是我们中国活生生的现状。

包世宏在小酒馆和三宝一起用烟和酒“贿赂”那些在罗汉寺前面卖羊肉串的“棒棒”们。

哥老会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在四川的哥老会被称为袍哥会。

其中“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这句台词流行一时。

包头对棒棒们说这


状态提示:18、疯狂的石头开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