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东鲁传>537章 现场出题
盘,平日里的活力和灵巧,再也不见分毫。

也难怪唐氏和李祥宇总放心不下他、总要絮叨他——若是七老八十了还是个秀才的话,不得给人笑话一辈子?

像眼下这种情况,有什么难以回答的?为什么要跟去巡视?只要别说是为了到处吃喝玩乐、别把自己说成是个酒囊饭袋,就行了。

简单一点,说是为了保护父亲大人,用意单纯而感人,最起码能赚一个“孝子”的好名声不是?

退一步说,就算回答有偏差,又怎的?在场的这些先生大人们,岂是落井下石之徒?必要时候,怎会不帮着圆场、润色?

李陈二位大人脸上好看,他们才能与有荣焉。谁敢拆台?谁好意思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谁不是活成了人精的模样?怎可能连这点眼力劲儿都没有?

令人窒息的尴尬并为蔓延开,急性子的李祥廷便给出了答复。

听他一开口,若萤心里的那块大石头倏地就落了地。

“回老爷、各位先生。有道是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若问天底下最苦是什么?晚辈以为,莫过于筑堰、凿渠、浚湖、曳船、曳木、输贡、驱马、茷冰、助葬、肩舆、路任……”

刚开始,众人见他神色慌张,心里俱存着几分不以为然。原本也没指望他能讲出个什么名堂来,顶多一两句话搪塞过去就完了。

可万万没想到,这小子看上去跳脱不可靠,一张口竟然是一篇忧国忧民的大块文章,直接颠覆了其在众人心目中的那个只知道走马观花的世家公子哥儿的形象。

李箴沉吟不语。

清客们喜出望外。

李祥廷则暗中一边庆幸、一边叫苦。

庆幸的是,他扣对了题目,躲开了一次当众出丑的危机。

苦恼的是,自己的回答激起了这帮老家伙的好奇,看样子,是要对他“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也就是说,他在跳出一个深坑的同时,自己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果然,他们连喘息的机会也不给他,紧跟着追问道:“除此之外呢?”

这是打算连他的吃喝拉撒都要过问的节奏么?

李祥廷暗中翻个白眼,骂了声娘。

不过,同时他也明白,他们可以挑他的刺儿、寻他的乐子,可他却不能给父母丢脸,更不能落下个把柄,给李祥宇那家伙天天念、日日嚼。

单就为了这个,怎么着他也不能认怂。

若萤以袖掩口,轻咳一声。

李祥廷垂眼望去,不出所料地,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鼓舞之色。

不知怎的,他瞬间精神大振。

这些老家伙虽然不好对付,可他有四郎,他不是孤军奋战。

怕什么?四郎在,岂会容许他被人钻空子欺负?天破了,四郎能补,地陷了,四郎能填。

看四郎素日应对这些老人家是个什么姿态?比四郎年长的他,总不会连这点勇气也没有吧?

说得好,博几下掌声,固然可喜可贺。回答错了也没什么大碍。

他原本就不是个完美了,就像是一只粗瓷大碗,就再多几条划痕,又有什么关系?原本就粗枝大叶,不好咬文嚼字,因为学问差强人意而丢人现眼又不是第一遭,又不是那个面子始终光鲜亮丽的李祥宇,事事需要谨慎、处处必须细密。

他就是他,没必要非要以某个人为模范,扭曲自己吧?

想到这些,他自觉得心下的负担又减轻了不小,言辞也随之变得流畅慷慨。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晚辈希望能够从吏、户、礼、兵、刑、工各个方面学习一番。看看各地如何劝农兴学,如何举贤用人,如何察物考功,如何听讼断狱……

晚辈想了解一下各地的征税情况,这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也是考察地方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树艺蓄物劝说稼穑、宣化爱民、养老慈幼、赈穷哀丧、宽疾救灾,事无巨细,都是关乎一方百姓生息的大事。稍有疏忽,便有可能会导致民不聊生、盗贼蜂起。这些事,晚辈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实际要如何操作,还需亲眼目睹、切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有所感悟。

在安内养民的同时,晚辈还想看看,各地是如何练卒修武、应变御寇的。一手抓文,一手抓武,如此方能保地方内外整肃安详。

这些事,想要面面俱到,确实不易。为官难,做一个上下认同的好官,更不容易。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足以报上之厚望、下之期许,更不足以称为忠良……”

四下里啧啧称奇,那帮清客颔首频频,连称“孺子可教”,“三日不见已非昔日阿蒙”。

李箴面色稍霁,却有意无意地朝着若无其事的若萤投去一瞥。

陈松龄力排众议,严肃地抛出下一个问题来:“听先生说,你和清儿在武学上颇为用功。你既偏好这一口,又在各处卫所历练过,想必会有些心得体会。你且说说,关于这‘修兵’,该作何解?”

李祥廷的眼睛不由得亮了一下。

要问之乎者也,兴许他会抓破头皮,可是关于这习武用兵之道,他还真有些感悟。

别看陈世伯成年累月不苟言笑,其实心里还是挺偏向他的。问个问题,都专门拣他擅长的。

这是明摆着要在众人面前给他找体面呢。

为此,他可不能辜负了陈世伯的良苦用心。

不是吹牛,要是比试背诵兵书,他可不认为会输给这帮老儒生。

“世伯容禀:晚辈


状态提示:537章 现场出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