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十七章 浣纱记

梁伯龙的新作《浣纱记》,戏如其名,讲的是著名的浣纱女西施的故事。

剧情为春秋时期吴越争雄的时候,吴王夫差在相国伍员的支持下兴兵伐越欲报父仇,将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大夫范蠡计谋,厚礼卑词吴王称臣,并携妻子大臣赴吴服役。勾践在吴三年,敝衣劳作,曲意事关。吴王不听伍员劝谏赦勾践还乡。越王卧薪尝胆,伺机复仇雪耻。

范蠡举荐未婚妻西施使用美人计,西施与范蠡倾诉离情,并把当年定情物溪纱各留一半,互嘱毋忘。吴王色迷心窍不顾伍员反对,恣意荒淫。越国又阴施计谋使吴年荒粮尽并出师伐齐,乘机侵吴,西施又从中迷惑吴王,使吴大败,勾践拜谢西施。范蠡与西施登舟远遁。

果然和《琵琶记》一样的套路,隐恶扬善,不仅把西施的结局美化了,还把勾践塑造成一个仁义的君王。徐渭本来兴致盎然地看了半晌,最后却失望地摇了摇头。

徐渭多才多艺,在戏剧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比较喜欢南戏,认为南戏有自己宽松自由的格律,通俗、多采,充满了朝气,不像当今世人文艺创作上死气沉沉的样子,《浣纱记》原本让他耳目一新,不过后来他看到这戏曲和历史相同,几乎没有深加工,就很失望了,因为他想要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西施”,希望看到西施不以家国为己任,他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时空的人,他眼里看到的是主体的解放性。

不过这《浣纱记》也不是不可取,至少这词作就十分清丽、真挚。

“人生聚散皆如此,莫论兴和废,富贵如浮云,世事如儿戏,唯愿普天下做夫妻都是咱和你。”诸大绶更为赞叹这情出于心的词句:“写的真好啊。”

诸大绶内心有所触动,但到底还没有如同旁人一般喜乐忧伤都被戏台所牵引。这时候的人们普遍都是感情丰富,看到一半偷偷啜泣的人还真不少,特别是沈府的小丫鬟们,都两眼通红,吴兑就听到身边给他端茶的丫鬟小声对另一个道:“范大夫真是情重,要是换了我是西施,我也愿意为他去仇国走一遭。”

《浣纱记》包含好几出,演完一出,戏子需要回去休息一下方可继续出演。等《吴刎》结束后,就有人称赞道:“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梁辰鱼师承老魏大人,尽得其精髓啊。”

话音未落,却忽然听到座中一人开口道:“词是好词,曲是好曲,只是我看这吴国宰相伯嚭,好似是另有所指啊。”

这一下很是喧闹的席上慢慢消了声音,这不明所以的人瞧见气氛不对,也不敢吭声。因为这人说的不错,这奸相伯嚭,不就是隐射如今把持朝政的严嵩吗?

嘿,听个戏罢了,竟然有这么多说头!

还是沈炎老成持重稳如泰山道:“大人言重了吧。苏浙一带,官宦人家,都听过这《浣纱记》,我看不久之后,也会风靡京师。若是京师禁绝了,那这戏才算是犯了忌讳。可话又说回来,若是伯嚭意有所指,那勾践是否也意有所指?西施、范蠡是否意有所指?一场戏罢了,哪有这么多说头,既然说是听戏来了,就都松快松快,大家好好听戏罢!”

他说着忽然“哦”了一声,指着刚才发声的人对身旁的曹知县道:“忘了给大人介绍,这是锦衣卫任事的……朱九爷。”

一听说席上竟然有锦衣卫的人,顿时一阵大哗,不少人两股战战露出了恐惧之色。

“朱九爷来绍兴府,不过是顺路罢了。”沈炎似乎不以为意:“会稽向来好客,我沈炎且尽地主之谊。”

朱九并不是顺路,他其实是受锦衣卫指挥是陆炳的专门差遣,来到会稽等候沈炼的。都督对沈炼很看重,他想要请辞官归去的沈炼到锦衣卫任事。朱九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他对沈炎是客气的,即使他敏锐地发现了伯嚭的确实在影射某个人物,但既然沈炎一笔带过,他也就没必要非要揪住不放——毕竟严家那一对父子,虽然和大都督是盟友,两相都是表面亲爱,内里却互相防范罢了。

这个事情打住,沈炎对曹知县道:“原本听闻大人身体不舒服,还以为大人不会来我的寿宴了呢。”

“本来如此,”曹知县也客气道:“不过今日不是一般的日子,本官听闻这里有好戏看,自然要来一饱眼福的。”

曹知县嘴唇抿地很紧,他一直死死盯着台上耍着花腔的戏子,像是能把舞台的幕布烧出一个洞来一样。

他在一天之前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出现在公堂上的揭发信,而这信里揭露了一件极是耸人听闻的事情,信中末尾提到,沈炎宴会之上,会有变故发生,这变故即是锁拿这群贼人的信号。

变故在哪儿呢?锦衣卫出现在沈府,是偶然还是人为?曹正脑子里的弦绷地紧紧地,他很想一声令下,让埋伏在沈府外的巡捕们冲进来,直接拿人,可他到底不是个莽撞人,知道就算他捏着证据拿人,也会造成慌乱,这慌乱之中,沈府的寿宴被搅合了,贼人也有可能趁乱逃走。

而此时,一个奴仆走过来,附在沈炎耳朵边上,说了两句话。

“是吗?”沈炎不以为意:“能对出来,那就是我的座上宾,让他进来吧,没有贺礼也无妨。”

陈惇在门口,将那个“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走”的上联对上,然而还是没有被获许进入。

“你没有贺礼,”阻拦他的是沈府的执事沈三,他睥睨了一下阶下的陈惇:“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浣纱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