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迫,秦风心系东南沿海,必需要快速解决川东之战,才能抽身前往南京去见郑成功,好在前往保宁的路上,秦风得到了消息,南京战役还没有打响,郑成功的重大失败还有机会能够挽回。
秦风离开时,嘱咐闯军诸将对保宁暂时围而不打,只需给予适当的袭扰逼迫就行,一切等他返回再做决策。
保宁周围的清军在识破建昌诈降后,放弃了所有的外围据点,烽火台,驿站,全部撤回城中防守,根本没有和明军野战的打算。
面对缩头乌龟般的保宁清军,明军无论是兵力,战力,士气,无一不占据优势,可到底缺乏攻城器械,真要硬撼保宁城池,闯军诸将心中多少带着几分不愿。
闯军各部自从入川以来,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每一次出战都要精打细算,存在消耗巨大的战斗一般都会选择避让,而且出战的主要目标仅仅是为了收集物资。
此次在秦风的带领下,闯军各部从川东获得了大量的缴获,个个已经是心满意足,战斗yù_wàng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很多士卒渐渐有了归意,强攻保宁的话估计很难做到万众一心。
保宁城内的清军似乎对闯军的作战习惯十分了解,因此在撤进城中前,清军故意放弃了保宁周边的物资,专门就是留给明军的,等明军收刮完毕后,清军相信对保宁这座没有多少油水的城池,明军应该很难再有兴趣了。
另外,保宁城中清军有二万余人,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辅兵,精锐战兵连二成都不到,但军队数量还是能够吓唬人的,毕竟城外的明军也不过才三万多人而已。
因此,明军在城外安营扎寨的时候,保宁城内的清军一点也不慌乱,站在城头上冷眼看着城下的这些明军,有经验的老卒还给年轻的兵勇鼓劲打气,让他们不要太过紧张,明军真敢强攻的话,一定会撞个头破血流。
而得知明军大军进犯川东时,川陕总督李国英就向清廷发去了报急奏章,只是保宁甚至川东全境在清廷眼中并不算重要,何况福建沿海的郑成功有挥军北进的迹象,清廷更不敢轻易调动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去支援保宁。
李国英看过清廷的回复后,皱眉低语道:“南下灭明受挫,看来让很多人的胆子都大了起来,郑成功在海上经营多年,金银钱粮存储巨大,手下兵将的装备可称天下至锐,他如果真的全力北进,朝廷一时之间怕是难以抵挡。”
虽然心惊于东南军情,但李国英对保宁并无太多的忧虑,不过想起之前差点被骗开城门,他还是心有余悸的,直到现在他还想不明白,建昌请降了大半年,这次他又开出了丰厚的筹码,建昌怎么就毫无征兆的改变了主意,请降变成了诈降。
而在李国英惊疑不定的时候,秦风已经回到了保宁城下。
保宁城并不大,在十几年的战乱中曾经多次被军队攻破,城墙上有许多明显的分界线,这些界限两边的墙壁新旧程度和颜色各不相同,每次被攻陷都会导致城墙被严重损坏,占领者若是无意固守就会将其抛弃,若是打算防守就会给城墙打补丁。
由于战事频繁,不断需要打新的补丁,补丁上也许还会打补丁,有时甚至还没有完成修补工作城池就再次易手。
所以眼前的保宁城墙如同乞丐的百衲衣一般。四川大地上,各路军队你来我往,很多城市的遭遇都和保宁差不多,城池多次易手,城墙也是补了又补。
保宁是一座标准的四座城门的小城,不用进去看就可以想象到里面大概有两条比较宽阔的道路,各自连接着两座城门,交叉于城中央,而交汇处会是郧阳城内的衙门所在。四座城门没有大城那种瓮城结构,只是修建了简单的城楼以增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而已。
秦风远远望着保宁城,他曾攻占过广西首府桂林,贵州首府贵阳,两座城池远比保宁城雄壮坚固,他现在率领的又是实力强横的建昌兵和闯军,战兵超过了两万人,实在是没有理由攻不破保宁。
可是兵强马壮却抵不过战意的缺失,秦风回到军中时,郝摇旗等闯军将领先后或直接,或暗示的提出了退兵的想法,冯双礼和李来亨固然坚定的表态会遵从秦风的意愿,可二人手下的兵将同样缺乏进取之心。
秦风来到保宁后,还没有机会与李国英取得联系,使用高民瞻那里获得的密旨说服李国英投降,现在他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却十分犹豫该怎么去做。
明军虽然不想强攻保宁,但也不愿意便宜了城中的清军,于是明军在收集完保宁附近的物资后,决定来个釜底抽薪,把当地的人口也全部迁徙带走。
过去闯军为了兵源和劳力,也没少做劫掠人口的事情,可在归顺大明后,特别是为了在川中站稳脚跟,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闯军在对待百姓上面仁慈了不少,可这次他们迁徙保宁周边村庄人口的行动,给秦风的感觉像是又回到了从前流寇土匪的作风。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闯军骨子里的劣根性确实很难得到彻底的改变。
秦风之前有过不准扰民的军令,可闯军诸将并不担心迁徙百姓会引起秦风的不满,毕竟他们这么做并非为了私欲,一切都是从大局考虑,并且迁徙过程中手段可以粗暴些,却严禁有劫掠淫辱的事情发生,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等人甚至亲自坐镇,监督手下人做事。
闯军诸将可以说给足了秦风面子,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