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战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本该成为世人焦点的云南却是出奇的平静,明清双方好像商量好似的,全都默契的处于高挂免战牌的状态。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云南各地除了小规模的冲突都没有,一片安宁的景象中,很难让人现象前不久这里还是战云密布,厮杀不断。
云南首府,昆明。
顺治的圣旨已经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昆明城下,钦差抵达时,吴三桂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磨盘山的惨败好像让平西王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而陪同吴三桂出迎的,还有一众麾下将领幕僚,其中却有一人与吴三桂并肩而立,地位似乎非同小可,此人正是满清汉臣第一人,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顺治元年四月,洪承畴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洪承畴投降满清后,对满清入主中原起到的作用比放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更大,西南三省的布局经营全是出自他手,早年洪承畴就提出了暂缓攻击南明,没有了外部压力,南明内部一定生乱,到时候再派大军南下,可一战而定江山。
事实证明了洪承畴所料不差,南明果然爆发了内乱,三王夺权中损耗巨大,明清双方对峙的态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转变,而等到孙可望降清,南明已是风雨飘渺,世上绝大部分人都认定满清将会问鼎天下。
由此可见洪承畴眼光之毒辣,智慧之超群,他还宣导儒家学术,曾针对顺治皇帝迎dá_lài喇嘛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他还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
康熙年间,满汉一家的倡导其实受到了洪承畴谏言的影响。
种种事情都能看出洪承畴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依旧掩盖不了他成为汉奸的卑劣行径,现在他站在吴三桂的身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甚至有些呆滞,像是死人一般。可换个角度来说,他也能够算是在场唯一神态自若的人。
吴三桂的部将们看到钦差到来,好似一个个全都成了即将走上刑场的死囚般,神色忧虑无比,惴惴不安的想着会受到何等责罚。
磨盘山惨败,清军伤亡不计其数,必需要有人承担战败的罪责,作为统帅的吴三桂难辞其咎。可吴三桂败归败,手上主力尚在,清廷不见得敢严惩于他,其他将领可没有吴三桂的实力,怕是难逃顺治的怒火。
在众目睽睽之下,钦差宣读了顺治的圣旨,先是表达了对磨盘山之战的痛心疾首,紧接着点了十几个人名,给予了免去一切官职,并且押回京中候审的决定。
钦差停顿了一下,很快又有一些将领的名子被喊到,其中就有吴三桂的亲信将领赵良栋,他被罚俸半年,官降一级。
听到这个处罚后,赵良栋先是松了一口气,脸色却很快一变,他发现被重罚的全是八旗将领,而被问罪的汉人将领大部分和他一样,只是小作惩戒而已。
顺治皇帝难道不该偏向自己的族人吗?怎么反而宽待起汉人了?他一视同仁也就算了,偏袒的如此明显总给人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赵良栋皱眉沉思,不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钦差已经合上了圣旨,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关于吴三桂和洪承畴的惩罚。
这本该在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顺治皇帝不可能严惩吴三桂和洪承畴,可连问罪都没有,这已经不能算是笼络人心,根本就有畏惧之嫌。
而在场的众人心中正在狐疑之时,钦差又拿出了另外一份圣旨,打开念了起来,宣布了顺治皇帝将云南,贵州二省封藩给吴三桂的旨意。
不知道钦差宣读圣旨的顺序是不是清廷有意安排妥的,但它确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场众人无不震惊,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吴三桂。
吴三桂脸色却是变化不大,只是一直低头沉思,等到钦差笑着把圣旨拿到他面前时,后者还跪在地上一动不动,不知道在琢磨着什么。
钦差微笑着轻声提醒道:“平西王,接旨吧。”
吴三桂终于回过神来,高举双手接过了圣旨,谦卑道:“皇恩浩荡,罪臣惶恐之至,非粉身碎骨不能报答万一。”
钦差哈哈大笑道:“平西王是朝廷的肱股之臣,哪里是怎么罪臣?王爷可切莫妄自菲薄,皇上知道后怕会无法心安的。”
吴三桂目光闪烁了一下,嘴上连说不敢,亲自陪同钦差入城,然后又大摆宴席,遍邀昆明众将前来饮乐。
在宴会上,吴三桂一边享受了大家的恭维和祝贺,一边表现出鞠躬尽瘁的样子,宣布要尽快恢复军心士气,等到时机成熟,必然发兵再战,为磨盘山的惨败雪耻。
众将也是纷纷表态,一定奋勇拼杀,将功赎罪。
钦差听到后,有意无意的问了一句,想知道吴三桂何时发兵与明军再战。
吴三桂说是等到粮草充足便可,而为了筹集粮草,他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下令昆明的官吏必须认真清点户口、田土,仔细核实土地的实际情况,万万不可被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