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攻防战以清军惨淡退去而收场,蒙山军取得了守城的最终胜利,杀敌极多,多尼都差点折在东门,可蒙山军自身却也付出了接近三成的伤亡,在探得清军返回罗平,并有继续南下与昆明的吴三桂所部会师的动向后,贵州短时间内基本不会发生战事。
而吴三桂和多尼两部清军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需要相当时间的恢复休整,灭明的计划肯定也会告一段落,即使塞硕大军到达,估计也只会起来稳定战局的作用。
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明清双方会再次形成拉锯的状态,清廷也需要重新评估当前形势,在得出结论前,应该不会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因此,蒙山军不用立刻离开贵阳城,没有外地来犯的情况下,可以安心在城中休整,而贵阳攻防战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秦风的想象。
在战事结束,清军退往罗平县不久,贵阳城内的富户们主动给蒙山军提供了大量财帛粮食,解决了秦风战后抚恤的问题,同时有成百上千的青壮要求参军,很多都是从周围县镇赶来贵阳城的,不到三日的时间里,报名入伍的人数就达到二千人之多。
另外,贵州各地还在抵抗的明军,以及民间势力纷纷派人前来联络,主动要求归附,人数总和更是达到了万余人。
面对如此多的潜在兵员,秦风喜忧参半,他感受到了贵州民众抗清意志的强烈,民心可用自然令人欣喜,可是蒙山军在贵州毫无根基,没有吸纳那么多新卒的能力,若是遣返那些踊跃报名入伍的百姓,怕会人心抵触,让贵州百姓对蒙山军产生一丝隔阂。
秦风没有办法,只能给广西的罗明堂和吴中平各去了一封书信,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同时询问,以当前的形势,有没有可能在经略广西的同时,对贵州也进行有效的管理。
两省之地都能收入囊中,换作别人早就先占下再说,可秦风明白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多尼和吴三桂随时可以回过神来,夺回对贵州全境的控制权。
蒙山军为了一时之名声,将贵州得而复失,很容易让当地百姓产生失望的情绪,这样反而会损害蒙山军的声威。
而就在秦风踌躇之时,朱慈烺的到来让他感到意外,这位太子爷竟然只带了萧明几个锦衣卫,便冒险潜行到了贵阳附近,目睹了贵阳攻防战的整个过程,这份胆量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朱慈烺到来之后,没有大张旗鼓的显露身份,只是代替后营指挥张国柱,询问了下秦风需要后营做些什么,得到了坚守稳固新丰县的回答后,一行人只在贵阳城内停留了一日,便离开返回了新丰县。
来的突兀,走到亦是突兀。
秦风有些摸不着头脑,却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中,因此并不知道当守城胜利后,百姓们大喊秦风万岁时,朱慈烺难看至极的表情。
大明残破,宗室凋零,作为烈皇太子,朱慈烺的心中所想很难有人明白,他的苦,他的怨,他的恨,更是无人能够体会。
当听到秦风被别人纵情高呼万岁时,他可能是最受伤的那个人。
而在朱慈烺离开后,贵阳城又迎来了一个贵客,秦风得到消息后,惊讶道:“文安之的使者?身份确定了吗?”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秦风客气的亲自出迎,接过了使者递给他的信,打开看后发现心中口气非常亲热,大大赞叹了蒙山军取得的历次大捷,又在贵阳城下击退了多尼大军的围困,最后请秦风尽快到奉节一叙,文安之要给秦风和蒙山军一众有功将士传达朝廷的封赏。
秦风看完信后,微微皱起眉头,蒙山军从衡州起兵抗清开始,功劳不可谓不大,却从未得到永历朝廷的半点封赏,这本就很不应该,现在文安之突然说要给蒙山军封赏,让秦风心中顿生古怪。
文安之说要传达朝廷的封赏,可永历皇帝正忙着逃命,哪有功夫去封赏蒙山军,文安之的话极有可能是假借皇命。
那真正叫自己去相见的意图又是什么?
秦风虽然疑惑不解,但他相信文安之的为人,对自己以及蒙山军绝对不会存有歹意,而且他一直都在孤军奋战,能与文安之取得联系,相信日后多少能得到朝廷的助力。
而且川地大分部地区尚未沦陷,邓飞的岳父大人郝摇旗也在四川,秦风可以通过郝摇旗认识一下四川的诸多豪杰。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秦风抗清的宗旨,也是驱除鞑虏,恢复汉人江山所必需要做到的事情。
事不宜迟,秦风决定趁着当前难得的清闲,把军中的指挥权交给宋明辉,自己则立刻入川。
秦风把一众将领召集到一起,把文安之来信要自己前去奉节一事相告,不少人对此都报以不以为是的态度,觉得此行意义不大,只要可以追随秦风左右,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封赏,不过也有人表示支持,觉得秦风现在有权无职,封赏过后做起事来也能方便很多。
而在秦风离开前,有一个问题需要马上决定,那就是贵阳城到底要不要守,蒙山军不可能长期逗留,可贵阳城作为贵州首府,弃之实在可惜。
将领们大部分都不想放弃贵阳,这座城池让他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没有道理拱手让人,不仅是贵阳城,将领们对贵州全境也充满了渴望。
关于这方面的取舍,秦风把问题甩给了罗明堂和吴中平,可是二人远在广西,没个七八日的时间,不可能把消息传到秦风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