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神罪大明>第三百零二章 北伐南征 上

赵良栋不是目光短浅之辈,他提到蒙山军可能会攻击清军补给线,却并非单纯的袭扰那么简单,极有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清军势如破竹,西南三省已经攻占了大半,俘虏明军不计其数,看上去战果辉煌,可要养活那么多的战俘,后勤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新降明军本就军心不稳,若是连饭都吃不饱,哗变的可能性极大。

此刻昆明城外,明军战俘就高达五六万之多。

吴三桂作战远不及多尼那么尽心,他的俘虏就这么多,多尼手上的战俘估计要有十万以上。

赵良栋正是因为想到这点,才无比担忧蒙山军对补给线的袭扰,吴三桂又何尝不明白,他抬高多尼多少有些捧杀之嫌,万一多尼这支清军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吴三桂可是求之不得,南明永历不亡,清廷就必需要一直倚仗吴三桂,吴三桂可以趁机不断扩充实力,以待时变。

毕竟,若非得已,谁愿意背祖忘宗去做满清的狗?

吴三桂当然也不愿意,他有抱负,有野心,也珍惜自己的声誉,世人都知道他是放清军入关的大汉奸,可谁考虑过吴三桂当时的难处?

当时崇祯已死,大明在新皇继位上存在不小的纷争,而在国无新皇的情况下,吴三桂等于失去了效忠的对象,李自成虽然也是一个选择,但闯军攻破京城后,所作所为根本和强盗无异,城中富贵人家大半都遭受洗劫,吴三桂的不少亲人也未能幸免,这让他对李自成的大顺充满了恶感,心里也断绝了投靠李自成的想法。

可是不投靠李自成,吴三桂又遇到了个严重的问题,便是他手中空有十多万关宁铁骑,可谓兵强马壮,但粮草军饷却无从所得,崇祯死后明廷对他的供给也宣告断绝,不出三个月,他的大军不闹兵变,也要被饿死一半。

吴三桂无比困扰,满清却及时给他送来的橄榄枝,打出了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要求吴三桂放其入关,只要吴三桂答应,不仅粮草军饷能给予支持,还有各种厚待,对于吴三桂的大军也不会有任何插手,他还能像现在这样把军队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

满清的条件堪称诚意十足,而且以为崇祯复仇的名义入关,吴三桂也不能完全称之为汉奸,那时还没有留发不留头的残忍政策,满清对汉人的各种文明侵蚀也没有大规模的发生。

可是现在,吴三桂已经几乎要坐实了最大汉奸的骂名,说几乎而非彻底,乃是因为他还没有亲手杀了永历皇帝。

吴三桂还有希望,重拾当年在山海关抗击鞑子的英雄赞誉,他谈不上有什么良知,可宁做伪君子也不想被当成真小人,另外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和满清媾和也非长久之计,他不甘心日后被剥夺兵权,试问有哪个皇帝愿意手下有个拥兵十多万的将领?还是异族将领?

将来该怎么走下去?吴三桂一直在问自己,他暂时得不到答案,只能先从眼前出发。

吴三桂又看了眼身前踌躇不定的赵良栋,故作认真道:“擎之对蒙山军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样吧,我派人护送你去多尼郡王那边,提醒他好好应对蒙山军可能对后方的袭扰。”

赵良栋立刻道:“那事不宜迟,末将这就前往。”

吴三桂调给了赵良栋精兵数百,还有五十两装满辎重粮草的马车,作为拜见多尼郡王的礼物,慷慨之色尽显无疑,赵良栋也可借此风光一般,多少能赢得多尼的一些好感。

赵良栋对于吴三桂的做法十分感激,临走时不忘深鞠一功,头都快碰到了地上,卑微的样子哪里还像一个军前副将,简直就是吴三桂的家奴。

等到送走赵良栋,吴三桂忍不住冷笑一声,赵良栋此人是死心塌地为满清效命,留他在身边多有肘制,现在找到借口把他调离,对于吴三桂而言可是求之不得。

寒风瑟瑟,初春的云南还无法驱散冬日的阴冷,可是再冷也比不过人心的冰寒,真正的灭明之战还没有拉开序幕,人心之战却早已在风云莫测中展开。

福建,厦门。

这几天守卫在帅帐外的明军士卒增加了很多,人人屏息静气,不要说窃窃私语,就连大气也不敢透一口,生怕发出一星半点的喧哗之声。

不知实情的人必以为战事临近,兵卒们才会如此紧张,事实也正是如此,还因为鲁王手下得力干将,也是永历册封的兵部侍郎张煌言不久前刚刚从舟山赶来,与延平郡王商议军机大事,已有传言流出,两人会在不久后联兵北伐。

张煌言书生从军,无论是气质还有样貌,看上去都不像是一个军人,当他从延平郡王那里出来时,身边的亲卫即使与他相熟,却还是忍不住会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原因无它,身为男儿身的张煌言,怎么看都要比女人还要女人,并不是说他阳刚之气不足,而是他的脸孔久经风霜,却是美白无暇,绝对令天下女子惊羡嫉妒,另外在略显稀松的眉毛下,还长着一对细长的桃花眼,顾盼之际不见将军的锋芒威压,只能看到轻柔温情。

这样一个人,说他是个将军,实在令人无法相信。可张煌言的行为却刚直如铁,英雄豪迈,尽显男儿本色。

天下大乱,张煌言以书生身份起兵抗清,一次次战败,一次次再战,历经生死,却从未选择放弃,他的实力远不如郑成功,李定国等人,可他忠心为国,扶明抗清之心远胜天下诸人。

自从清军南灭永历以来,张煌言就和郑成功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二章 北伐南征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