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陆东阳和冥士之间有何联系,他又为什么提醒要小心冥士,秦风都不再关心,想的太多只会徒增烦恼,该来的早晚会来,唯有让自己不断变强,才是无惧任何潜在的威胁。
所以秦风在五千新卒到达平乐府后,便让蒙山军主力返回桂林府休整,自己则带领一队亲兵前往柳州府。
网已撒下,只待大鱼上钩。
对于曾经的敌人张国柱,秦风充满期待,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晋王李定国也在撒网捕鱼,只是他的网单薄了一点,入网的大鱼却是注定凶猛异常。
昆明城外,军营帅帐。
李定国眉头紧锁,按照他原来的设想,十日前就该率军离开昆明城,只是他一直在等一个人,可以让他的计划增添几分胜算的人。
可惜这个人终究不愿意过来,只派了个内侍给李定国传话道:“晋王,皇上说了,一切军务您可以自行安排,不用做任何请示,皇上他静待您的捷报。”
天下能让李定国等待的人不多,而永历天子无疑算是一个,可李定国愿意等,皇帝却不愿来,大明出过明君,昏君,仁君,暴君,可是像永历皇帝这样胆小怕事的却从未出过,让人不禁看衰苟延残喘的大明气运即将用尽。
李定国无奈的让内侍退下,可还是不忘让对方向永历皇帝传达自己的意愿,希望永历皇帝可以来到前线犒军,振奋三军士气。
永历皇帝不来,不仅士气不振,各路明军也无法与李定国同心。
李定国是下定决心要打上一战,可他空有十几万兵马的领导权,其中真正能够完全听从他指挥的却只有万余大西军而已,用万余人去与吴三桂,多尼两路清军十余万精锐战兵对抗,结果实在令人不敢想象。
白文选走进帅帐,脸色阴沉道:“又降了七千多人,再这样下去,我们派出去阻击的兵马,估计全成了去欢迎清军入滇的顺民了。”
李定国面不改色,好像早就料到了前线兵马会望风而降一般,平静道:“降就降了吧,本就是打不赢的仗,又无援军可期,降了也是情理之中。”
白文选依旧满脸忿忿之色,挥动了几下手中的信件,用力摔在了几案上道:“全是清军送来的劝降信,秦王殿下的一手楷书可是写得越来越好了。”他话里满是嘲讽,嘲讽的正是自己曾经的将主孙可望。
孙可望降清后,不留余地的给满清效力,清军攻打云贵以来,兵锋所到之处必定先送上孙可望的劝降书,让不少摇摆不定的守军再无心思抵抗,直接献城投降,毕竟连曾经主政云贵的孙可望都降了,他们一些小兵小将有何资格不降?
李定国随意看了几封孙可望劝降的书信,神色中并无多少愤怒,反而流露出一丝可怜之色,他是在可怜孙可望,可怜他的愚蠢之举,可怜他将来的命运。
孙可望不该是一个笨人,以云贵之贫瘠之地能够和满清对抗至今,孙可望功不可没,他不仅会治军,更会经营,主政不过几年,便让云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数倍于曾经的富有,也让百姓包括明军对于大西军产生了不小的好感。
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李定国又在那个时候击杀了孔有德和尼堪,继续提高了大西军的声望,结果大好反而成了大坏,孙可望威望日盛之下,也滋长了他的野心,又担心李定国的风头盖过自己,于是竟然在大好局势之下,利欲熏心的作出了篡位的决定。
孙可望要篡位,篡的当然是永历皇帝的位,而且孙可望姓孙不姓朱,篡的更是大明天下,可他的篡谋之心却谈不上雄心壮志,只能用败笔二字来形容。
大西军能在云贵站位脚跟,靠的是大明的旗号,有了大明的旗号才能获得百姓士绅的拥护,各路明军的投靠,反之只能恢复贼寇的身份,在很多人眼里,说不定比满清还要令人憎恶。
幸亏李定国阻止了孙可望的脑残行为,可也让自己艰难取得的一点优势荡然无存。
而现在,孙可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脑残本色,他难道不知道一旦永历朝廷没了,大西军覆灭了,他一个没兵没权的顺王在满清眼里将变得一文不值。
李定国的心真的好累,他效忠了一个懦弱的皇帝,结实一个愚蠢的义兄,还有一大堆无能的兵将,甚至连身边人都在质疑他的选择,认为放弃昆明是不智之举。
可是不放弃昆明又如何?守的话能守多久?一个月,三个月,还是半年一年?
坚守昆明根本就是一个死局,守的越久只会输的更快,李定国没有本钱和满清相持下去,守城虽然可以占上一点便宜,但却是在于清军打消耗战,这和慢性自杀没有区别,清军有实力耗得起,可李定国只要守上一个月,他怕是连突围的能力都没有了。
因此,李定国唯一的机会只有出奇招。
对于前线兵马投降置若罔闻,那是为了骄敌,放弃昆明大踏步的后撤,那是为了示弱,而在骄敌示弱之后,清军必定松懈,认为明军不敢一战。
这并没有错,明军是不敢一战,可李定国敢,他也不得不战,再不战的话,他会失去所有的根基,光复中原的夙愿将彻底破碎。
李定国拿出地图,指着上面一处道:“我要在这里设伏,清军敢来,必让他们有来无回,而清军拿下昆明后,一定认为他们已成追击之势,不会太过在意此地的险要,陷入我军埋伏的可能性极大。”
白文选知道李定国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