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李晟基留第刘承威五都守平定州、李承训第九都守承天军,其余兵马兵分两路,一路由姚猛、欧阳浩率领三千骑兵从平定州北上,过忻州、代州、飞狐道,进入幽州,伺机扰乱赵德均的后方。
另一路由李晟基亲领,率领第一、二、三、四、六、七、八都及横刀都,一共一万余人由井陉道进入镇州。
李晟基这一路还征集了一千民夫,带了足够一万大军支应一个月的粮草,浩浩荡荡向镇州进发。
一路上,李晟基无暇欣赏井陉道两侧的景色,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杨光远被自己削弱之后实力大减,赵德均见有机可乘占了定州,但谁给他的胆子让他同时占领沧州,还大大咧咧向洛阳伸手要官?
难道他不怕洛阳的报复?当今皇帝李从珂可是一个刚强的人,年轻的时候跟随李嗣源还生擒过河南名将王彦章——虽然那时的王彦章年近六十,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从珂的雄浑勇烈仍可见一斑。
自当上皇帝之后,节度使一级的职位他看得很紧,想通过叛乱自称“留后”来达到目的在他这里基本行不通,秘琼就是典型的例子。
赵德均这样有恃无恐,一定有外援,还是强力外援!
这个外援是谁呢?李晟基第一个就想到了石敬瑭。难道他们暗中勾结作乱?嗯,完全有可能,没准他们已经私下达成了赵德均占领整个河北道、石敬瑭占领整个河东道的的秘密协议,如果是这样的话,洛阳就麻烦了,自己留在平定州的一个都的兵力就显得太单薄了。
但转念一想,石敬瑭西南有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东南有昭义节度使高行周,这两人都不是善茬,石敬瑭想要向南边动兵肯定得掂量掂量。
往北动兵?代州、岚州已经在河东节度使的势力范围,再往北边的朔州、云州、蔚州三州虽有几个小节度使,但残破不堪,又接近边地,料想石敬瑭也不会在意。
如果不是石敬瑭,那第二人选一定是其义子宣武节度使赵延寿了,不过宣武军夹在洛阳、忠武、归德、义成、泰宁几个节度辖区之间,自保都难,遑论支援幽州了。
想来想去,李晟基也没个头绪,干脆闭目养神,一边的王存章见了,赶紧接过照夜玉狮子的缰绳。
虽然闭着眼睛,但他脑子并没有停止转动。自他来到这个世上,特别是做了承天军使之后,历史在不经意间已悄悄发生了变化,他也一时无法捋出头绪。
历史变化?他猛然意识到最大的变化就在于石敬瑭,由于赵德均的提前发动,石敬瑭还会不会像原本的历史里那样起兵反抗洛阳就不一定了。
想起石敬瑭就避不开另外一股关键势力。
契丹!
这时李晟基想起了以前在军校时军史老师在讲解唐、晋太原之战时的一句话——“大小汉奸争相卖国,好不热闹”,这大小汉奸嘛,自然是指石敬瑭、赵德均二位了。
由于自己这只“蝴蝶”的扇动,石敬瑭没跳出来,赵德均倒先跳出来了,他的最大倚仗肯定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契丹,这厮一定暗地里跟契丹达成了什么卖国的协议!
会达成什么样的卖国协议?幽州及附近各州是赵德均的“基本盘”,估计赵德均不会轻易让出去,那就是云州、蔚州、朔州、代州、岚州了。
想到好好的“幽云十六州”硬生生被自己整成了雁北五州,李晟基气的狠狠地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弄得一边的王存章看得莫名其妙。
李晟基此时却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继续思考着:如果是这样的话,姚猛他们这次“穿越后方”的行动就面临莫大的风险了,想到这里,李晟基暗暗担心起来。
实际情况与李晟基想象的有些差距,赵德均此次表现的却远比历史上的石敬瑭有气节。雁北五州不是他的管辖范围,他倒没有大大方方拿出来送人,不过紧邻大草原、仅靠一段残破的长城守卫、孤悬在燕山西北的幽州节度使下辖的妫州这次却不幸中枪了。
恒山,飞狐道。
姚猛意气风发的带着三千骑走在飞狐道上,一边紧跟着欧阳浩和鲜于贞。
话说这鲜于贞自加入承天军之后,本来想加入横刀都,不过他那身板实在受不了横刀都残酷的训练,第一轮就被淘汰了,无奈之下便加入了骑军都——至少他的马术尚可。
由于他熟悉易州、幽州、妫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和人情掌故,姚猛此次把他拣拔出来,做了自己的“行军参谋”,至于一边的欧阳浩,则是这三千骑军临时的都虞侯,名义上还是姚猛的上司,实际上是李晟基担心姚猛一人无法应付变幻莫测的局势,让聪明练达的欧阳浩跟着“把把关”而已。
一路上三千骑军如滚滚烟尘,所过之处无不战战兢兢,哪儿还敢打他们的主意,不过这次北上姚猛仅随身携带了十日的粮食、豆料,走一段就要让马匹自己吃草,这样下来行进速度也不是很快,五天后才来到飞狐道。
粮草怎么解决?临行前李晟基送给姚猛几个字:“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就粮于敌”,姚猛当时还没过“亲领三千大军出征”的兴奋劲儿,也没仔细思索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到了这两山夹峙、幽暗曲折的飞狐道,终于想起这句话了。
“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就粮于敌”?
那就只能打破敌军城池、堡寨就粮了,可自己是骑兵呀,并没有工兵的编制,全是战斗兵,根本没带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