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漠唐>第一百九十七章 兰州风云(1)

正泰四年(943年)三月份,符昭怡平安产下一子,李晟基取名延中。

产后不久,符昭怡便央求李晟基要去衙门做事,李晟基质问她:“倒不是不可以,可延中怎么办?”

符昭怡答道:“不是有奶妈嘛,另外,咱府里每日都有新鲜的牛羊奶”,李晟基想了一下,自己正在提倡女子出去做事,符昭怡是符家有名的“小算盘”,去户部倒也合适,也正好带个头,不过她去了,以王妃之尊,职位不好安排不说,别人还能好好上班吗?

随即便否定了这个提议,“你还是去女子学院吧,担任山长一职,正好把三娘替换下来,她现在有四个孩子,根本就忙不过来,你去之后,可以教国文、账务”

三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却不乐意了,“夫君,府里不是还有奶妈、丫环嘛,我忙得过来”

李晟基一脸懵逼,“这还是唐代的主妇吗?怎么一个个都是工作狂?”

“不行,延唐、延汉眼看就要七岁了,你就在家好好教彼等读书识字,等他们十岁了再送到云中学院,为夫列了张单子,各类功课都有,国文不用说了,你亲自来教,其它的我抽空来教”

“再说了,还有延华、延夏,都三四岁了,正是玩闹的时候,家里没有人盯着如何能行”

“何况偌大的王府,没有人在内主持也不像话”

三娘想到符昭怡刚生不久的延中,突然有了一丝危机感,而李晟基说的“主持”二字也打动了她,“好吧,就依夫君”

处理完家务事后,李晟基又忙开了。

云中军校招收的都是十五岁左右的孩童,学制三年,总人数保持在三千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一千人毕业。

这些学童,除了正常的国文、数学等课程之外,全程是军事化的管理,李晟基后世就在军校呆了几年,自然明白如何办好一所军校,日常的军事训练、科目排得比一般的士兵还紧。

三年级的学生在整体素质上位列全军之冠,这些学生既能当骑兵使用,又能当步兵,当炮兵更为合适,毕业后是基层军官的上好人选。

今年即将毕业的一千人李晟基却有特别的安排。

云冈附近有一座大山,名曰七峰山,山体不高,多在一千米到一千五百米,这时的七峰山树木茂盛,兽类、鸟类繁多,是山地训练的绝佳场所。

这日,李晟基亲自带着这一千人进行山地训练。

训练中,全队员头戴铁盔,手戴粗麻布制成的防滑手套,膝部佩戴软木与牛皮制成的护膝,分成几组,分别进行山地跑、搜索搜救、方向辨别、野外宿营、悬崖攀登等多个科目的训练。

七峰都,便是这支队伍的名号。

队伍经过两年半的训练后,刀盾、长枪都能熟练使用,弓箭倒没有让他们练习,每人一把一石的弩,威力介于破军弩与手弩之间,正好适合在山地使用,军中都叫他山地弩。

每人还有一个用多层麻布制成,外刷桐油的背包,里面可以放置衣被、雨披、粮食等物。背包的两侧各有一个口袋,一侧可以放置装水的竹筒,另一侧可以放置弩箭二十只。

每人的靴子也与普通士兵不一样,与马蹄铁一样,靴底加了两块薄铁板,前后各一块,上面都有凸起的铁钉。

在山上的战术,李晟基采用了后世的三三制,不过却是加强版的,每两人手持山地弩前进,六人为一个小组(后世手里拿的是步枪,可以连续射击,自然可以单人行动,弩就不行了,所以就需要一个人在一旁掩护),两百人几乎就可以覆盖一个山头,在山下与普通的步军差不多,一千人可以很快组成四百长枪兵、三百刀盾兵、三百弩兵的阵型。

山地训练从一月份就开始了,李晟基顺便练了雪地的战术。

有燕王亲自带队训练,这一千人在这三个月各方面的技能突飞猛进,短短三个月便超过他们往日半年所得,其中也涌现出来几个人才。

韩令坤,十九岁,身材中等,矫健有力,目前是这支队伍的指挥使。

王审琦,十八岁,高大健壮,为人宽厚,还颇有谋略,目前是七峰都的都虞侯。

潘美,十八岁,清秀俊逸,脑子灵活,目前是七峰都的参军使。

三人都是河北一带的人士,家里或跟随承天军,或跟随郭威的河东军,或慕名而来,都进了军校。

三人之中,只有潘美的名字李晟基有些印象,另外两人纯粹是脱颖而出,殊不知,韩、王两位在后来的大宋朝也颇有威名,这就不为李晟基所知了。

李晟基训练这支山地军,自然有其考量,根据王存章布在陇右秦岭南北的探子密报,陇右兰州以南的各州,千山万壑,交通不便,不过却在各处河谷地带生活着众多的汉人、吐蕃人、羌人,汉人加起来只怕不下五十万,估计是唐末以来关中大乱之后逃到这些地方避乱的。

这些地方都控制在吐蕃人手里,汉人、羌人多为农奴、匠奴、牧奴,与媪围相比,情况略好一些,不过也是惨不忍睹。

这些条件如此之差的地方,就是河州、洮州、岷州、叠州、宕州等地,李晟基自然不想一个个去占领,不过此处的人口却是他想要的。

想要攻略这些地方,有一处就绕不开——兰州。

兰州目前控制在原吐蕃王朝尚姓大将的后裔尚伦钦手里,兰州城内外有人口不下八万,北边的秦王川草场有吐蕃牧奴给他喂养了几千匹战马,乌逆水(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七章 兰州风云(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