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你都多大了,还这么馋嘴。”说话间走过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阿姨,走过来看着小孙姑娘那咋咋呼呼的样子,忍不住说。
“吓死我了,原来是李姐,我跟你说李姐,你还记得我前一阵买的那酱牛肉吗,就是这唐小鱼姑娘做的。”看到来人,小孙姑娘忍不住呼了一口气,然后就开始吹起了林菀的手艺,不给李姐说话的机会就抢着说:“我问过了,以后小鱼姑娘天天来这儿卖熟食,我以后可要多多攒钱了。”
合着这小孙姑娘人生唯一的追求就是吃?林菀有些哭笑不得。
“嗯,我也尝了,的确非常香。”李姐说着,瞧了一眼。
“可不是,我跟你说李姐,我长这么大前二十年的饭是白吃了,跟这一比,我从前吃的那叫菜啊,那叫猪食。”小孙姑娘可真是个奇女子,猪食都说得出来。
“这桂花藕不错。”李姐往前凑了凑,看着那玻璃柜里糯米藕上桂花点点泛着金黄,甜腻的汁液挂着,虽隔着柜子,也能闻到一阵一阵香气扑鼻。
林菀适时问:“李姐,您也买点?”
李姐的眼睛这才从林菀的糯米藕上抬起,毫不犹豫说:“我家小子最爱甜口,要买点。”
“一块五一斤。”林菀笑着说。
“哟,这么贵呢。”李姐掏钱的手顿了顿,不太想买了。
“李姐,我和你说啊,一块五一斤已经很便宜了,你瞧瞧,这模样多好看,咬上一口,啥都忘了,满心眼的就是觉得开心,我不和你说,小鱼姑娘给李姐一块尝尝,你家亮亮什么样我还不知道,比我还爱吃,买回去保管他乐上天。”小孙姑娘接过来林菀递的糯米藕,送到李姐嘴里。
“哟!”李姐一口尝下去,眉毛都不自觉挑高了。
然后啥话也不说了,直接掏了三块钱给沈霞,“来两斤。”
林菀笑,称量好装进塑料袋递给李姐。
林菀瞧小孙,她可真是个能耐人,都不需要林菀和沈霞多嘴,这要是放在现在,林菀怕是要怀疑自己请了个托。
厂子门口进进出出的人还有等公交的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有不少人围上来。
小孙姑娘吃美了,自发地帮林菀喊:“尝一尝看一看啦,天底下最好吃的摊。”
有人听说可以先免费品尝,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都凑上去。
最里面一层尝过的人,一是觉得东西真得好吃,而是有李姐和小孙姑娘在里头起哄,基本上没人空手,都称上个一斤二斤的。
外层的人没尝到的,一看前面的人都买了,还面带微笑咂吧咂吧嘴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就肯定这卖的肯定是好东西,自己不能落下了呀,最后也不尝了,直接买。
林菀今天一共做了二十斤卤牛肉,十五斤糯米藕,卖到最后,还有几个人没买到。
那几个人钱都已经掏出来放到林菀面前了,再一看熟食柜里空空如也,只能干叹一声,走了都还回头看两眼她的招牌。
——唐记熟食。
赶在工厂下午一点钟上班之前,林菀的卤牛肉和桂花糯米藕已销售一空。
卤牛肉二十斤,一斤两块五,总共卖得七十二块五毛,桂花糯米藕十五斤,一斤一块五,卖得二十二块五,除去食材和调料成本计三十块五毛,还有每斤牛肉提三毛,糯米藕算素的,每斤提一毛,一共要给范志红七块五毛。
所有开销和提成除去四十二块钱,林菀净赚三十二块五毛钱。
沈霞攥着钱,听林菀算账的结果,瞪大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囡囡啊,我们发财啦!”
林菀虽然也有点激动,但很快平静下来,“阿妈,这才哪儿跟哪儿啊,以后我们还会挣更多钱的。”
“我的妈呀,做梦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快挣着这些钱。”
唐富贵和沈霞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两季收成,除去缴公粮和口粮,剩下的粮食卖掉,再养些鸡鸭和猪,换了钱,最多也就只有百来块钱。
这下好了,林菀能挣钱了,有钱腰板也要硬朗些,回村里看那些长舌妇还敢不敢埋汰她养了个不孝女不。
沈霞一边高兴一边忿忿地想着。
林菀想的却是这1988年的李家沟,满眼还都是黄褐色的土路、土坯、土房,又穷又破又乱,而也是同一年,据她所知,海南建省,不少人敢抛弃职位闯海南发财,也就短短四年,1992年已大规模应用“下海经商”这个词汇。
1992年小平南巡后的下海潮,是一个春潮涌动的年代,在中国改革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度,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活力的年份。那个时候,人们纷纷下海经商,畅游商品经济的海洋。……
总之,林菀第一天算是开门红了。
二人一路说说笑笑,回到小饭馆,饭馆里还剩一桌客人,也不忙。
林菀就从兜里掏出四十二块钱递给柜台后的范志红。
范志红问:“你这是干啥?”
林菀说:“红姐,咱们的约定,卖一斤熟食,给你三毛或者一毛的提成,还有这批熟食用的肉菜和香料什么的不是还没给你算钱么,这一并都给你,两清了。”
范志红立刻笑起来了,她刚才偷偷派三胖子去瞧了,虽然她早就知道这丫头有两把刷子,但没想到她做的食物会火爆到这种程度。卖那么贵,居然还供不应求。
“你这孩子,真是实诚。”范志红接过四十二块钱,心里美滋滋的,自己不出一毫力,赚